反映区
腹部皮肤及腹力
(当归与黄芪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皮肤黄暗)
(软弱无力)
(如棉花枕头)
(如盛水皮囊等)
当归芍药散
(腹壁薄)
(皮肤干枯萎黄)
(多皱褶)
(脐周按压疼痛等)
腹部毛发
(麻黄证)
毛发浓
麻黄体质
防风通圣散
(不仅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膨满抵抗,而且多见腹部毛发浓密)
胸胁及腹肌
(柴胡证)
按压两侧胸胁部及胁下腹肌敏感紧张或疼痛抵抗等为柴胡类方的指征。
小柴胡汤
胸胁部位紧张饱满不适感。
大柴胡汤
胸胁下饱满抵抗。
四逆散
腹肌敏感,轻触即收缩抵抗,患者甚至会惊叫、躲闪。
心下部位是黄连证的反映区。按压心下,有充实感、阻塞感、憋闷感等不适,就是条文中“痞”的腹诊体现。
小陷胸汤
心下痞而压痛。
泻心汤
心下痞。
半夏泻心汤
呕而肠鸣,心下痞等。
脐以下腹部
(桂枝证)
腹肌薄、按压缺乏弹性、紧张如板窒样、下腹软、脐下悸动等均属于桂枝指征。
八味肾气丸
少腹不仁、少腹拘急。
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
少腹部充实,按压紧张疼痛,可触及肿块等。
外形
腹部外形与患者的体质及病症特点之间的关联性。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豹腹”
两胸胁下腹肌高度紧张,硬实有力,用力按压则腹肌快速收缩抵抗,并有不适或疼痛感。腹部外形类似“金钱豹”的腹部。
防风通圣散
“黑毛大鼓腹”
腹部饱满,外形如大鼓,胸腹部体毛粗黑浓密,腹壁脂肪厚且腹肌有力,以脐为中心膨满,按之充实有抵抗感。
大柴胡汤
“苹果腹”
上腹部充实饱满,外形如苹果,按压则有疼痛和抵抗感,重者拒按。
黄芪桂枝五物汤
“软蛙腹”
腹部脂肪厚且缺乏弹性,按压柔软无底力,腹部外形随体位变化,坐卧位时如蛙腹下坠。
黄芪类方
“葫芦腹”
老年慢性病患者腹部柔软无底力,平卧时腹部中间凹陷,将上下腹部分隔,外形如葫芦,多提示血管病变。
人参类方
“坍塌腹”
慢性消耗类疾病患者,身体消瘦,平躺时胸廓下方腹形如断崖式坍塌,腹壁薄,腹部按压软或缺乏弹性,可触及脐跳,
人参类方中的薯蓣丸、十全大补汤等。
腹力对比
黄老师擅长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腹力对比来寻找和鉴别方证。
肾气丸
(少腹不仁)
以脐为分界,脐部以上腹力明显强于脐以下腹力,小腹部按压松软应手。
瘀血类方
(下腹部充实)
下腹部腹肌紧张、按压饱满硬实感明显超过上腹部,或按压疼痛,或有硬物肿块触及。
不同区域提示不同的方证:
桂枝茯苓丸
两侧。
桃核承气汤
小腹部正中或两侧。
大黄牡丹皮汤
右侧为多。
下瘀血汤
左侧为多。
寒热温凉
温度的差异
(寒热)
(参考依据)
直接用手感受温度。
借助测温枪测量局部体温。
腹部肿瘤
(脐部或下腹部温度偏高)
(白头翁汤、黄芩汤、泻心汤等方)
消化系统疾病
(心下部位温度偏低)
(人参汤、大建中汤、《外台》茯苓饮等方)
快速冲击反应
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在腹部进行持续快速冲击按压,以获取腹肌的紧张程度、腹部疼痛的位置、腹部的振水音等信息,进而寻找不同的方证。
小陷胸汤
剑突下向上冲击性疼痛。
《外台》茯苓饮
心下振水音。
大建中汤
扁平的小腹部冲击后,可见肠蠕动。
大柴胡汤
心下有明显的抵抗,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啊呦”一声惊呼,提示心下疼痛。
四逆散
三指轻微冲击,即可见到患者紧张躲闪、身体蜷曲、惊呼怕痒等腹直肌异常敏感的表现。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089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