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抓小病,治未病
2024
04-13

抓小病,治未病

      痉病湿病是小病  进展过程要识明

          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晴

      有人常说我怕学伤寒,学进去怕跳不出来,师父说:“我就怕跳不进去”。他又说:“学科的发展,往往是理论在前已有架构,实践在后不断补充。就如《内经》中理论多,张仲景在东汉实践多,补其不足,相得益彰”。

      真正的善学者,都是向文字借道,借一条路而效法天地,师法自然。不善学者,“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仲景爷只是在讲人体实实在在的现象和规律,人身就是小天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如是而已。

      要学会用《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的觉知去阅读人体的第一手资料, 今天下午在信守堂的患者,再次引发“痉病湿病”的话题,启迪思考。值得说的是,此成功男士是陪同朋友看病时,师父发现他放在桌子上的手指有杵状指征兆,这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马上挂号,如抓住难得样欣然就诊。

      陶先生,54岁,湖南人。2024年4月6日西安信守堂:面赤,乏力,最近半年体重增加,膝盖蹲不下,双膝僵硬沉重,偶胫挛急,杵状指,腹胀,咽痒则咳嗽,鼻干,咽干,汗,稍怕风,食亢,大便不成形,舌暗红,苔厚,脉滑。

      辨病:湿病

      选方:防己黄芪汤,麻杏苡甘汤加味。

     方药: 麻黄12克,杏仁12克,薏苡仁30克,甘草6克,防己12克,黄芪20克,生白术10克,生石膏30克,人参12克。

     仲景治湿有六方,其一轻清宣化、解表祛湿的麻杏苡甘汤,其中麻黄杏仁宣发风湿,薏苡仁舒筋渗湿,并制麻黄之温,甘草和中。其二防己黄芪汤调和营卫,益气除湿,属标本并治之剂。方中防己、白术祛风除湿;用黄芪益气固表;姜、草、枣调和营卫。原文“服后当如虫行皮中”,是卫阳振奋,风湿欲解之征。值得注意的是防已黄芪汤虽仍是一张微发其汗之方,但它催汗效力轻微,其发汗的效果与桂枝汤相若,都是通过药后的护理达到的。即“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的方法。该患者用其两方。

      当然治湿其余四方还有“雾伤于上”病在头中寒湿,瓜蒂散内药鼻中嘀鼻宣通肺卫之气即可告愈,后世嗅剂剂型的先河;寒湿在表身烦疼(身体疼痛剧烈而兼有烦扰不宁)麻黄加术汤证,发汗而不致过汗,“慎不可以火攻之”即是禁忌过汗之意;而后三方均治风寒湿在表,兼有表(里)阳虚的病证。其中桂枝附子汤长于祛风,白术附子汤长于祛湿,甘草附子汤则综二者之长而祛风除湿。条文理法方药皆俱,通过此湿病患者,值得深研。

       师父分析说:杵状指可能是体内其他疾病如肺癌、心脏病等的早期体征。我们不仅要治疗人得的病,而且长于治疗得病的人,这才叫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男士工作压力大,教务繁忙有其因,“体重增加”胖是痰湿,全国人民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胖子”体重超重人群的增多,很多人都说自己体内“湿气重”,尤其“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人群太庞大了;“怕风出汗”说明又感受了风邪,风邪把体内的津液链给打乱了,微小的分布不匀,上体“鼻干咽干食亢舌红”有内热,下身“膝盖以下僵硬沉重,大便还不成形,苔腻”有内寒,就好比现在很多人缺津液濡润而发展成了肺结节,同时有津液凝聚的肝囊肿肾囊肿,是风邪打乱了津液敷布全身,造成津液的缺失而症状百出。同理津液分布不到时成痉病,津液聚集成痰饮,再进一步搅乱到筋肉血脉中成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病。就如地球的“厄尔尼诺现象”一样,造成有的地方干旱枯涸,有的地方暴雨成灾江水泛滥。

     针对此“亚健康”病人,师父又道:痉湿暍病在同一篇,就说痉病吧!按照现代人的解释,痉病就是破伤风,现代人得了破伤风,病死率也极高,何况2000年前的汉代,我们推理想,张仲景书如果把破伤风这个极不擅长且病死率很高的疾病放在第一个病来讲,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仲景认识的“痉病”必然是小病,就和《伤寒论》太阳病一样,常见而普通,且他本人治疗起来相当拿手,经验老道,方法多多 。《金匮要略》第一篇第一条就写到“上工治未病”,而经过大量的病人证实“痉病,湿病,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就是诸多大病的先兆和初步阶段,我们已经多次论述了这些病与癌症的联系。从抗癌的观点来看,治疗这些小病就是非常有意义的治未病。这些常见病普通病就是疑难病癌症这团乱麻的线头。找出这些线头,才能抽丝剥茧,纾困解难。很多癌症的先兆阶段,未病阶段我们就是从隐藏在这些小病的蛛丝马迹当中,捕风捉影,抓住这些已发的小病进行治疗,从而截断向大病的发展的可能,这就是“治未病”,某种意义上用现代医学名词说就是个体化医疗的提前预防。   

       师父又说:《伤寒论》讲“寒”,《金匮要略》说“风”(第一篇第二条四次提到风邪),我们通过对经典的解读,深入浅出的推理,补充了从小病到重病的中间过程,就好像猴子进化到人一样,中间环节缺乏。而我们这几年通过经方的魅力,临床的魅力,推导补充了这中间环节,也是我们深入探讨以后而得到的心得,意义重大。 

      太阳病出现在《伤寒杂病论》的多种不同疾病中,“太阳病”作为一个抽象名词,是仲景用来归类病性的。“太阳病”又是六经体系的构成之一。六经体系是张仲景对《内经·热论》的继承,试图用来概述外感热性病的病情演变规律的。太阳病的病性是多种外感病的初起阶段,伤寒病之外,尚见于湿痹、痉病、喝病、水气病等,所指主症依其所属的病而定、而变。湿痹、痉病、喝病等都与外邪有关,内伤杂病则不用也不必用太阳病表达。

       翻开公众号,2023年9月1日师父有文章“痉病湿病合病与神经运动淋巴系统疑难病”;2023年7月5日孙俊杰“运动神经疑难病,就学仲景治未病”;2023年9月23日秦传蓉“整夜吹风臀抽搐  扶正祛风痉病除”;我自己也写过如2023年12月5日“再谈痉病、湿病”、2023 年7月8日“痉病湿病太阴病 ,教学相长才触碰”。可以说,虎门师徒团队在这个问题上探讨了已经很多。用师父的新思维,用一个个鲜活的病例显著的疗效,证明了理论的实践性,也回应了很多人的置疑。通过文章探讨,用多证互参,互证互参,去伪存真的律法精神,来研究仲景之书大部分篇幅说证上的细致功夫,是否我们就继承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以贯之的辩证精髓呢?是否会再敲开《伤寒论》之门呢?

      王三虎教授点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陶先生先以陪伴身份出现,在我指出其杵状指是肺痿发病的先兆之后,补号就诊,才有了我们“治未病抗癌“的那一段论说。实际上,他是有备而来,其夫人听过我的课。所以,中医科普很重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都不为过。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