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治疗癌症的内服中药粉剂.pdf
2024
04-09

治疗癌症的内服中药粉剂.pdf

治疗癌症的内服中药粉剂    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癌症的内服合成中药粉剂,应用于人们各种癌症的各期治疗中。    应用中医中药研究治疗癌症已渊源留长,诸多研治成果说明,中医中药攻克癌症很有希望。例如基于癌症发病的外因内因学说,采用中药(汉药)、蒙药、藏药、南药和维药(按民族分类),推出的“三步治癌方法”(天津驻军254医院肿瘤科),即首先用药物抗癌解毒,杀死癌细胞,消灭肿瘤;然后用药物提高恢复机体的免疫力;再是用药物恢复提高患者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还有沈阳市抗癌止痛研究所94年推出的中医抗癌止痛新法——“蓄积释放法”,其特点是分内服和外敷中药两种,内服中药一反常规,方中无一味直接抗癌的药物,而重在补,外敷药物重用蜈蚣、全蝎、水蛭、壁虎等二十余味中药,采用选穴贴药,使贴药处皮肤产生痒、肿、脓特殊药物性炎症,既调动起人体内的抗癌能力,又使药物攻击肿瘤等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均有一定的疗效,推进了中药攻克癌症的进程。但上述种种仍处于因人、因症、因期施治的治病方法和中医处方阶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应用中医理论探索一种治疗各种癌症的有效内服中药制剂,依据人体全面营养平衡学说观点,提供给人们一种治疗各种各期癌症的,便于服用的中药粉剂。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特征是:    A、将下列中药依着如下的重量份数混配制成均匀粉剂,藤黄、斑蝥、蜈蚣、白硇砂、信石、轻粉、雄黄七味各1-2份,蟾酥0.5-1份,没药或乳香2.5-5份。    B、按A款粉剂1份与水蛭粉9份的比例混匀,即得本发明中药粉剂。    本发明依据了中医理论:气血不调、邪毒蕴结、气滞痰凝、血瘀经络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并依据“尽管癌症种类很多,症状各异,但其机理主要是解决“虚、瘀、邪”的中医治疗的辩证施治法。本发明技术方案,所选用十味中药,从单味用量上讲首选主药:藤黄、斑蝥、蜈蚣、白硇砂、蟾酥、轻粉、雄黄为主药,共凑化痰、软坚、散结、破瘀,使肿瘤组织呈碎片及靡烂状,起到去瘀去腐肿作用,辅以信石用以生新血强身增强免疫力。佐以乳香或没药活血化瘀,通经去邪。其次使以水蛭粉破血,并做为制剂的添加剂。    应用本发明试治各种各期癌症病人30例,都是仅用本粉剂,视病人轻重和体质情况,以每日服一次或两次,每次1g,饭后服,每月为一疗程,一般3-10个疗程。有效率100%(附部分病例表),治愈率(以5年不复发为标准)40%。因试治人多为晚期患者,对于早中期来说,治愈率还会提高。综上本发明具有制作容易,配方科学、服用方便、疗效高等优点。同时本发明粉剂具有成本低,大大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的积极社会效果。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称取藤黄、斑蝥、蜈蚣、白硇砂、信石、轻粉、雄黄各1kg,蟾酥0.5kg,没药2.5kg,混配制得均匀粉剂10kg,按1∶9的比例,称取水蛭粉90kg,与上述粉剂均匀混配,制得本发明粉剂100kg。为便于使用,可按1g分装成小袋。    实施例二、称取藤黄、斑蝥、蜈蚣、白硇砂、信石、轻粉、雄黄各2kg,蟾酥1kg,乳香5kg,将它们混配制得均匀粉剂20kg,按1∶9的比例,再称取水蛭粉180kg,与上述粉剂均匀混配,制得本发明粉剂200kg。亦如上小包装。    上述实施例中,被称为“毒药”的斑蝥、白硇砂、滕黄、信石、轻粉,仅分别占剂量地1%,而蟾酥仅占0.5%,在一次用量1g粉剂中,分别最多含10mg或5mg,如此微量是不会导致患者中毒的。相反却大有功力,如信石(三氧化二砷)在本配方中用量得当,却是一味壮药,也就是补药,它能抗变态反应,促进红细胞的再生。    同时,现代研究证明,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要素,机体靠三大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及其微量元素来维持,生命的形成和维持是靠物质全面营养平衡来完成的。当然这种全面营养平衡,需要不同量的多种物质所提供,我们也承认物质在机体中的转化作用。但如果某种物质的摄取量过大或微量元素摄取不到(人体又无法转化),那么全面营养平衡失去平衡,则会导致身体发生疾病。例如:机体的免疫功能强弱,是决定了癌症发生或不发生的关键所在,以及在治疗过程中,也是决定治愈与否的关键,而机体这种免疫功能是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来完成,这些免疫机制,取决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低,又决定于安基酸的种类多少,因安基酸的种类越多越能提高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使蛋白质营养价值提高,免疫功能便会增强。中药当中的毒性蛋白中的安基酸,正是现实生活所不能摄取到的,我们利用天然物质的这一部分,互补了安基酸的种类,提高和增强了免疫功能,在预防和治疗癌症方面,无论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是起到了一种非常积极的和不可取代的作用。以上所讲,只是在蛋白质这一方面,我们所讲的全面营养平衡学说是全部维持生命的物质,包括人类认识到或认识不到的物质,但一旦失去,便失去了互补作用,破坏了机体全面营养平衡,使机体产生疾病,全面营养平衡学说为绝症和疑难病发生、发展及治愈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外都有报导,某些地方生存的人们不发生癌症,有的地方很少发生心脑血管病变,从而达到了长寿。这说明这些地方地理条件和水土特殊,人们得到了全面营养物质摄取,保证了机体全面营养平衡的结果。再如肥胖病并不是“营养过盛”,而是营养摄取单纯,机体失去了全面营养平衡造成的。依据这种营养平衡观点来分析癌症的发生、发展则是全面营养平衡发生障碍。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升高,不少学者讲与水土、空气、饮食遭到污染有直接关系,还有的讲人类生活的城市化对天然物质接触和摄取量减少,以及精神因素消耗的某些物质未得到补充。其实实质一样,前者是人们不应摄取的吸收了,后两者是该摄取的没有得到,总之都是全面营养平衡的失调。而中药无非是动植物和矿物质,它们是人体全面营养平衡不可缺少的物质,中药治病的效力往往使西药望尘莫及,说明了中药治疗过程,便是补足营养元素,或者转化成某种缺乏的营养物质,使机体恢复全面营养平衡状态,从而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过程。这就是营养全面平衡治疗观点。本发明选用了一些“有毒”或“剧毒”中药材,但用量得当,又恰恰是人们全面营养平衡所缺乏而又摄取不到的。其实“毒”和“非毒”是决定物质摄取量的多少,摄取得当便是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摄取过量,无毒对机体也会产生毒性,如维生素类及钙的过量摄入也会中毒。有毒中药是人类很少接触的毒性蛋白、毒甙或重金属之类,正是由于接触少和很少使用,在人们的全面营养平衡中缺少了它们,一旦适量补充,尤其在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癌症恰恰是消耗性疾病,故适量用这类有“毒”中药,很可能最终攻克这类“不治之症”。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