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定鼎虚实:张庆军脉诊“有力与无力”如何成为临证决策的总开关?
2025
11-15

定鼎虚实:张庆军脉诊“有力与无力”如何成为临证决策的总开关?

掌握此心法,临证便知“攻”或“补”,从此告别“虚虚实实”之戒


大家好,我是青囊君。

在上一篇《病脉证治·总论与心法篇》中,我们揭示了张庆军医师“病脉证治”体系如何成为经方入门的金钥匙。

今天,我们要走进这座体系的地基——脉诊。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灵魂所在。而在纷繁复杂的脉象中,张医师提出的“有力与无力”二分法,堪称定鼎之举。

他用最简明的标准,破解了临床最棘手的难题——何时该攻?何时该补?


核心心法:为何“有力与无力”是定乾坤的总开关

在八纲辨证中,虚实是决定治疗大方向(攻邪或扶正)的关键纲领。

一旦误判,便会陷入“虚虚实实”之戒——实证误补,助邪为虐;虚证误攻,伤正致危。

张庆军医师指出:“虚实之辨,非从言语得,非从望色得,唯当沉取其脉,感其力之有无。”

这句话,道出了核心:脉之“有力与无力”,是辨虚实最客观、最可重复的金标准。

脉有力:沉取至骨,脉搏充实、强劲、有根——正气不虚,能与病邪抗争,为“实证”。治宜攻邪、泻实(发汗、清热、下法等)。

脉无力:沉取之下,脉搏虚弱、乏力、无根——正气不足,难以抗邪,为“虚证”。治宜扶正、补虚(温阳、益气、养血等)。

这就像行军打仗:若我方兵强马壮,可乘势进攻;若兵力凋敝,必须先行整顿补充。

脉有力,攻可取胜;脉无力,攻则自伤。

案中窥法:脉力一锤定音的临床真

案例一:产后切口不愈 —— 虚证误治的警钟

病情:乳腺癌术后,切口八个月不愈。多方医治,以清热解毒、抗炎为主,疗效皆无。

张氏脉诊:脉无力。

辨证与决策:脉无力即虚证,所有“清”“泻”之法皆犯“虚虚”之戒。

张医师果断转向补法,甚至停药,仅以白糖外敷(甘味补土,土能生金)。

结果:七日后,切口愈合。

青囊君按:此案堪称“虚证禁泻”的活教材。

案例二:真热假寒 —— 沉取定性,挽回一命

病情:患者身热目赤,烦躁欲饮冷水,卧地求井水,一派实热之象。前医以承气汤攻下。

张氏脉诊(喻嘉言案):脉洪大而重按无力。

辨证:表热而本虚,乃“真虚假实”也。

治则:回阳救逆,急用大剂温药(四味回阳饮)煎成冷服,以通格拒。

结果:转危为安。

青囊君按:若仅凭表象“热”而不察脉力,此人必亡。

案例三:虚劳吐血 —— “无力”定性,方中自有乾坤

病情:胃溃疡吐紫血块,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脉象:沉细无力。

张氏决断:此非血热妄行,而是气虚不摄之象。

选方《金匮要略》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结果:吐血止,神清气定。

青囊君按:若误用三黄泻心汤,则正气更衰,祸不旋踵。

临证操作:如何真正“摸”出虚实

一指之下,关乎生死。

1. 操作要领

取位:寸关尺三指并拢,贴于桡动脉。

浮取:轻按感其表象。

中取:稍加力,感其实质。

沉取:按至骨下,感其根本。

关键在“沉取”,静气凝神,体察脉搏对指腹的反弹力。

有力:重按仍能顶手。

无力:按之如棉,脉波若隐若现。

2. 常见误区

勿惑于表象洪大:虚阳外越之证,浮取或洪,沉取无力,仍属虚。

勿拘于一部之强弱:应以整体脉力定大方向,局部仅为辅参。

虚实与六经:经方体系的逻辑中轴

临床心法:

凡脉无力,即使见热象、便秘、口苦,仍当视为三阴病;

凡脉有力,即使畏寒肢冷,亦多为三阳病,宜发宜攻。

虚实一分,经方自明。


“脉有力与无力”,是张庆军医师“病脉证治”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核心枢纽。

它上承“辨病”之纲,下启“认证”之目,一旦掌握,医者不再被表象迷惑,

能于瞬息之间,决断攻补取舍。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乃经方辨证的“总开关”。

掌握它,意味着你真正走出了“凭感觉看病”的时代,此后每一次按脉,皆是一次与经典对话的修行。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