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还能不能像年轻时候一样随心所欲地运动?
有些人会觉得,锻炼总是好的,动得越多越健康,可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的恢复能力逐渐下降,关节、肌肉、心肺功能都不像从前那么强劲,如果不加选择地进行锻炼,反而适得其反。
有不少人到了60岁以后,依然坚持高强度的运动,结果不仅没有收获健康,反而伤了关节、累坏了心脏,甚至加速了身体的衰老。那么,哪些运动对年过60岁的人来说可能是不适合的呢?
过度拉伸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特别喜欢拉筋,总觉得“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每天早晨起床就要做一套完整的拉伸,甚至有些人还能劈叉、下腰,看上去比年轻人还柔软。
但年过60岁的人如果过度拉伸,不仅不会让身体更灵活,反而可能让关节和韧带变得越来越松,甚至增加跌倒的风险。
有一位患者,退休之后仍每日坚持拉筋,劈叉、压腿、开肩,一项不落,其认为如此这般可使自己永葆年轻之态。
然而,几年后她的膝盖开始隐隐作痛,站久了容易发软,甚至走在平地上都容易摔倒。
到医院一查,才发现她的膝关节韧带已经严重松弛,软骨磨损也很严重,这让她的关节失去了原本的稳定性,变成了一碰就痛的“玻璃膝”。
医生告诉她,人体的韧带是有限度的,年轻时可以适应高强度拉伸,但年纪大了,韧带的弹性下降,过度拉伸只会让它们越来越松,失去对关节的支撑能力,最终导致关节不稳、容易扭伤甚至跌倒骨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过度拉伸后,会出现关节不稳、走路容易崴脚、甚至站着都容易腿软的情况。
所以,这个年纪,适度的拉伸可以做,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一味追求极限,尤其是长时间拉伸、强行拉开韧带的动作,反而会害了自己。
负重深蹲
健身房里,有很多老年人喜欢练深蹲,觉得这是一项能增强腿部力量的好运动,有些人甚至在负重的情况下进行深蹲,希望练出强壮的腿部肌肉。
但是,年过60岁,负重深蹲其实是一个不太友好的动作,尤其是对于本来膝盖就不太好的老年人来说,这个动作甚至可能加速膝关节的损伤,让人提前患上骨关节炎。
有一位患者,退休后他不想让肌肉流失,就开始在家练深蹲,后来他开始增加负重,结果练了一年,膝盖开始发出奇怪的响声,甚至有时候蹲下去站不起来,最后不得不来医院求助。
检查发现,他的膝关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软骨磨损,医学上称之为“退行性骨关节炎”,这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关节疾病,很多人的膝盖都是这样一步步“练坏”的。
年轻人的关节软骨较厚,有更好的缓冲能力,但60岁以后,软骨会自然退化,弹性和修复能力都大幅下降,长期高强度的负重深蹲,会导致软骨加速磨损,最终引发骨关节炎。
而一旦关节软骨被磨损,是不可逆的,膝盖的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就会伴随终生,所以60岁以后,深蹲可以做,但负重深蹲还是免了,膝盖再强壮,也禁不住这样的折腾。
长跑
很多老年人觉得,跑步是最好的锻炼方式,特别是那些退休前就有运动习惯的人,退休后更是不愿意放弃长跑,觉得跑步能锻炼心肺功能,还能防止肥胖。
但对于年过60岁的人来说,长跑反而可能是一个危险的选择,因为这个年纪的心脏并不适合高强度、长时间的耐力运动。
有位患者,年轻时就喜欢跑步,退休后更是每天都要跑上十公里,风雨无阻。
直到有一天跑步时突然心悸、胸闷,被送到医院后才发现,他的心脏已经出现了“运动型心脏病”,心脏的心肌因为长年累月的高强度运动而变得过于肥厚,导致心脏的供血能力下降,心律也变得不稳定。
原因很简单,心脏也是肌肉,它在长时间的高负荷运动下,会像健身训练一样变得肥厚,但问题是,老年人的心脏血管弹性已经下降,供血能力有限,如果心脏变得过于肥厚,反而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所以,60岁以后,跑步可以适当做,但别再追求长距离、长时间,快走、慢跑交替反而是更安全的选择。
高强度无氧训练
有一位患者,退休后依然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经常去健身房练习卧推、硬拉、引体向上,觉得自己还像年轻时一样强壮。
结果有一天,他在举重时突然觉得头晕眼花,随后直接倒下,被紧急送往医院,检查发现是脑血管破裂,导致了轻微的脑出血。
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人进行高强度无氧训练时,血压的波动幅度比年轻人高出近50%,这意味着本来血压就偏高的人,一旦进行这样的运动,发生脑卒中或心血管意外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因此,60岁以后,力量训练可以做,但一定要控制强度,避免突然发力,尤其是需要屏气用力的动作,风险更高,不值得冒险。
60岁以后,锻炼方式要更加讲究,避免过度拉伸、负重深蹲、长跑和高强度无氧训练,否则可能加速关节损伤、增加心血管负担、甚至引发严重健康问题,适度运动才是长寿之道,盲目锻炼反而会适得其反。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40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