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气血顺畅就是大福气。古人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不仅养身健体,更能延缓衰老,护住青春活力。古人的养生智慧,至今仍是我们的珍宝。
今天,借古人妙谛,教你调理气血的四种体质,滋养身心,日日精神焕发,岁岁健康长寿!
一、气虚调理——补气益力,顺应自然
养生之要,莫先于补气固本。
《黄帝内经》有言:气为人之根本,气足则动力充沛。气虚之人常感疲乏无力,懒言懒动,易自汗气喘,需从肾、脾、肺三方面入手调养。
莫等到身体虚极才思补养,日常饮食可多选山药、茯苓、薏米、白扁豆、大枣等益气之物,煲汤煮粥皆宜。切忌山楂、大蒜之类耗气之品,让气机顺畅,精神自然倍增。
二、血虚滋养——养血润燥,轻补为宜
古人早已明悟气血相依之理。
《医学入门》云:血为营养之源,血虚则面色枯黄,头晕目眩。血虚多因脾胃不足,造血乏力,需以补气养血为本。
日常可食黑芝麻、红枣、龙眼、红豆等滋补之品,煲一碗桂圆当归鸡汤,暖身又养血。切忌荸荠、大蒜之类辛燥之物,护好脾胃,气血自生,肌肤润泽光彩。
三、阴虚调养——滋阴清热,舒缓燥热
古人养生,重在阴阳平衡。
《素问》言:阴虚则内热生,津液不足,易现午后潮热、口干舌燥、五心烦热之症,调理当以滋阴益气为要。
日常可多食枸杞、梨、百合、荸荠、鸭肉等清润之物,煮一碗百合银耳粥,清心又安神。忌食胡椒、肉桂之辛辣燥热之品,让体内阴液充盈,燥热自消。
四、阳虚温补——温阳散寒,驱冷暖身
古人云:阳为生命之火,阳虚则寒从内生。
《景岳全书》有载:阳虚之人畏寒肢冷,腰膝酸痛,需温阳散寒以固本。
日常可食羊肉、桂圆、桂皮、茴香等温补之物,炖一锅板栗核桃老鸡汤,或当归羊肉羹,暖身驱寒。切忌鸭肉、兔肉及生冷之食,护好脾肾阳气,身体自暖,活力自来。
总结
古人调理气血的智慧,朴实无华却功效卓著。
气虚补气、血虚养血、阴虚滋阴、阳虚温阳,四法合一,便是健康长寿的天然良方。身体不适,不妨从今晚开始调理——安安稳稳把体质养好,健康长寿自会相伴!
点个在看,愿你气血充盈,日日神采奕奕!
传承中医智慧,分享养生之道。健康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53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