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2025
09-01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三连一下,一起学习

概述

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greater trochanteric pain syndrom,GTPS )是以慢性、间歇性髋外侧酸痛为特征的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多由于病变部位的长期慢性劳损及肌力不平衡等原因引起粗隆部位肌腱附着点病,如骨盆倾斜或两条腿长短不一的长期过度使用,会引起肌腱附着点的紧张及炎性反应,而引发疼痛。其病因主要包括转子区滑囊炎,臀中肌及臀小肌肌腱炎或肌腱撕裂,髂胫束摩擦综合征。由于局部解剖的特殊性,往往会被诊断为髂胫束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或大转子滑囊炎等,临床上对患者经进一步检查及鉴别诊断后,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中少部病例会包含以上几种疾病的一种或几种,但大部分患者会表现出除外以上几种疾病的肌腱病变的指征。

解剖结构

大转子骨性结构

股骨大转子大体可分为内侧面和外侧面,大转子内侧面基底部骨质紧股骨颈,基底部骨质向内轻度凹陷形成转子窝和梨状窝,偏前的梨状窝是梨状肌止点,偏后的转子窝是闭孔外肌止点。外侧面宽大而不规则,略呈方形,于股骨颈、体连接处突向外上。大转子外侧面主要由4个壁组成,即前壁、外壁、后上壁和后壁。前壁近似椭圆形,在大转子前方稍向外偏,并和内侧面以转子间线相隔;外壁呈倒三角形,这部分最为突出,在体表最易被扪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后上壁在股骨上部,是大转子顶部骨质向内后方延续形成;后壁位于大转子最后方,并与外壁和后上壁相邻。

大转子表面肌肉附着情况

股骨大转子为大部分髋关节外展、外旋肌群提供了附着点。臀中肌附着点位于股骨大转子外壁,从后上方斜向前下,肌腱附着点由两部分组成:后侧部和外侧部,后侧部附着点在大转子后上壁,而外侧部附着点则在大转子外壁,与臀小肌的肌腱相邻,呈斜向下的长方形。臀小肌肌腱附着处由内部与外部组成,其外部(长头肌腱)附着在前壁外侧构成外部,呈类椭圆形,其内部(关节囊头)附着于髋关节囊。通常闭孔内肌的上、下缘分别与上、下孖肌在附着点处融合,并一起止于坐骨大转子内侧面。梨状肌止于内侧面梨状窝处,转子窝被闭孔外肌附着。

最表浅的转子周围间隙结构是由臀大肌、阔筋膜张肌和髂胫束组成的纤维肌鞘,其中臀大肌插入髂胫束的后部,而阔筋膜张肌插入髂胫束的上部和前部,包围这些结构的阔筋膜向上延伸附着在髂嵴结节上。在髋关节的远端,髂胫束的后份尚有臀大肌附着,并插入股骨后外侧。髂胫束远端穿过膝关节,止于胫骨近端前外侧的Gerdy结节上。

阔筋膜张肌是髋关节的主要外展肌。阔筋膜张肌自股骨外侧、内侧和后面向深部发出3个肌间隔,伸入各肌群之间,构成转子周围的滑膜囊。这些充满液体的滑膜囊能够帮助臀肌肌腱、髂胫束和阔筋膜张肌平稳运动,其中最大的滑膜囊是臀大肌下囊,位于臀大肌深面与大转子和坐骨结节之间,又被称为“转子囊”,解剖研究认为转子囊炎是由于大转子和臀大肌之间的摩擦造成的,通常这些滑膜囊与GTPS有关。

发病机制

既往GTPS的发病原因被认为是转子区滑囊炎,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转子区滑囊炎,肌腱病或肌腱撕裂、髂胫束撞击等也是引起GTPS的病因。GTPS常常同时存在以上2至3种病因,其中臀中肌腱、臀大肌腱与邻近组织、结构撞击或摩擦导致肌腱变性或撕裂是GTPS的主要病因。臀中肌腱、臀大肌腱附着于大转子上并反复摩擦导致微损伤,肌腱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进而发生肌腱炎症,随着病情发展,肌腱胶原分解,肌腱结构破坏导致肌腱撕裂或完全断裂。GTPS更易发生于女性患者,与女性骨盆生物力学相关,包括其大转子相对较突出,骨盆宽度较大,导致邻近臀肌肌腱张力增高。

影像学

X线和CT可以清晰显示臀肌腱走行区的钙化灶进而提示本病,CT多平面重组图像可用于骨盆各种径线进而排除部分鉴别诊断,但二者均无法直观显示臀肌肌腱病或肌腱撕裂、转子区滑囊炎及髂胫束撞击,故诊断效能有限。

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显示疼痛点的肌腱、滑囊病变,也可进行动态评估,可鉴别臀中肌病变,但无法区分肌腱病与肌腱非全层撕裂。但其诊断依赖于操作者技能和经验 ,难以全面评估转子区解剖结构,对排除鉴别诊断作用有限。

MRI被认为是诊断GTPS的主要方法,因为它可以同时评估肌肉的大小和形状、臀肌腱炎、部分或完全的臀肌腱撕裂和臀肌的脂肪浸润。MRI或磁共振关节造影可以显示髋关节和关节外结构,还可以检测到臀中肌和小肌的钙化,这有助于排除其他髋关节疾病。髋关节外展肌、臀中肌和小肌肌肉的肌腱病变是GTPS患者MRI成像的常见表现。

参考文献

[1]李二亮,李小莉.磁共振成像对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3,12(08):605-608.

[2]张超,吕欣,刘晋元,等.大转子疼痛综合征:解剖、病理、鉴别诊断及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02):296-301.

[3]朱贺,吕客.放散式冲击波治疗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短期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5,33(04):372-373.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5.04.031.

[4]易文鸿,刘红梅,李素淑,等.高频超声在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8):1408-1411.

[5]韦诚,黄天练,韦玉乐,等.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及MRI表现[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09):90-91.

[6]杨先宇,王岚,金影,等.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1,42(05):295-300.

[7]王浩君,王文波.股骨大转子形态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2):2400-2404.

[8]黄子琪.聚焦式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对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患者髋部疼痛症状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09):1597-1599.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3.09.061.

[9]孙志成,奚旸,孔易萌,等.体外冲击波联合微电脑骨伤治疗仪治疗老年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11):1152-1154.

[10]陶琦.推拿结合MET治疗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45(10):56-57.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