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体重,很可能决定了你未来能活多久。
好多人都搞错了:胖不是全错,瘦也不是全对
在门诊上,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不是太胖了?”但你知道吗?过瘦的人,反而比略胖的人更容易早死。
有一项追踪了上百万人的大数据研究发现:体重指数(也叫BMI)处于22到25之间的人,死亡风险最低。而太瘦的BMI低于18.5的人,死亡率甚至比重度肥胖还高。
这结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信。但我给你举个例子。
有个五十多岁的大姐,来做体检,BMI只有17,自豪地说自己几十年没胖过。可查出来贫血、骨密度低、肠胃吸收也差。她常年怕胖,吃得少,动得也少。她以为自己“健康瘦”,其实身体早就在透支。
体重太低,意味着肌肉减少、免疫力下降、容易骨折、感染、甚至老年痴呆发病率也更高。这不是说胖一定好,而是说,“健康的胖”,比“病态的瘦”更安全。
所以别盲目追求“骨感身材”,也别以为瘦了就万事大吉。
到底多重才最合适?不是看体重秤,而是看这个数
很多人减肥,盯着体重秤,今天少一斤就高兴得像中彩票。但体重不是判断健康的唯一标准。
真正靠谱的,是体重指数BMI,也就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比如你身高1米65,体重60公斤,BMI就是60÷(1.65×1.65)=22,这刚好是个黄金区间。
研究显示,BMI在22到25之间的人平均寿命最长。这个区间的人,往往肌肉量够、脂肪不多、代谢正常,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低、骨质流失慢、免疫系统也更稳定。
但超过27以上,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脂肪肝的风险就明显上升。低于19,营养不良、贫血、骨质疏松的问题就开始冒头。
特别提醒一下,年纪大了以后,BMI稍微高一点反而有保护作用。老人到了70岁以后,BMI在24到26之间的人,骨折率低、抗病能力强、住院死亡率也低。
所以你要问我:“到底多重才健康?”我的答案是:不是看你现在多重,而是看你是不是在合理的BMI范围内,而且有没有足够的肌肉和活力。
想要活得久,关键不在瘦,而在稳
从医生角度看,体重越稳定,寿命越长。
很多人年轻时节食减肥,三个月瘦十斤;半年后弹回来十五斤;来来回回搞个几年,身体的代谢系统早就被折腾坏了。这种体重反复波动,比一直胖还更伤身。
这类人,常见的问题有:基础代谢下降、胰岛素抵抗、失眠、内分泌紊乱。你以为自己在减肥,其实你在消耗身体的“底子”。
真正长寿的人,不是突然暴瘦或者猛瘦的人,而是几十年体重都很稳的人。他们吃得不极端,动得不极端,生活节奏也很稳,身体就像一台保养得当的老机器,该有的都有,不多不少。
稳定的体重,背后是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你不会熬夜到凌晨三点,也不会一顿吃三碗饭;你不贪嘴,也不节食;你每天都走点路、晒点太阳、好好睡觉。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你想活得久,就得从点滴做起。
健康其实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对的事
我见过太多人,等到身体出问题才开始后悔。有个60岁的老哥,天天喝酒吃大肉,血脂飙得高,后来中风住进医院,才说想减肥、想锻炼。但晚了,身体的账单早就开出来了。
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是等有病再开始,而是每天一点点养出来的。
饮食方面,想控制体重,不是饿自己,而是吃得“对”:少吃油炸、加工食品,多吃原型食物,蔬菜、豆类、全谷物。饭不是不吃,是别吃撑,吃个七八分饱最好。
运动方面,不用去健身房练得满身汗,也不用追求马拉松。每天快走30分钟,一周保持5天,就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能帮助你维持基础代谢、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
睡眠也别忽视。每天睡足7小时以上,保持褪黑素分泌正常,对控制体重、情绪、食欲都有帮助。别小看缺觉这事,长期熬夜的人,减肥再努力都没用,身体会自动储存脂肪作为“应急能量”。
留个悬念给你:你以为是胖的问题,其实是肌肉不够
很多人看自己肚子大,就说自己胖。但我告诉你一句大实话:你可能不是胖,是虚。
现在不少人,尤其是办公室久坐族,看起来不重,肚子却挺得老高。这种情况,医学上叫“肌少型肥胖”。意思是体脂高、肌肉低,看着不胖,实际上是“虚胖”。
肌肉量够的人,代谢率高,吃得多也不容易胖;反过来,肌肉少的人,哪怕吃得少,脂肪还是堆积得快。
所以别死盯着减脂,更该做的是增肌。特别是40岁以后,肌肉会自然流失,如果不动,就会一天比一天更“虚”。
可以从现在开始,每周加两次抗阻运动,哪怕是深蹲、俯卧撑、提水瓶都行。养肌肉,就像在身体里存“健康币”,到老了才有得花。
说句掏心窝子的:瘦得对,才叫健康
不是说胖就活不久,瘦就一定长命。而是你得瘦得对、瘦得稳、瘦得健康。
体重只是表象,关键是身体的成分和功能是不是健康。别追求极端瘦,也别躺平不管胖。你要做的,是让自己的身体在一个“可持续”的状态里运行。
有的人年轻时拼命节食,到四五十岁血糖血脂一塌糊涂;也有的人一直胖,但每天走路、吃饭规律、作息正常,活到八九十岁还精神得很。
身体是个系统,体重只是一个小窗口。别被那点数字牵着鼻子走,要看整个生活状态。
老人一句话,听起来不中听,但句句是实话
说到底,你现在的体重,是你生活方式的结果。你吃进去的每一口、走的每一步、熬的每一个夜,身体都记着。
年轻时不当回事,年纪大了全反映在指标上,腰围、血压、骨密度,一个都跑不了。
我就想说一句老实话:你得对得起自己的身体,别等它崩了才想起来去修。吃得对,动得勤。
说白了,健康不是靠花钱买来的,是靠你每天一点一滴攒出来的。
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活得久不如活得好,活得好才有资格活得久。你现在对身体好一点,老了它也不会让你太难堪。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说得有点道理,记得点个赞、评论一下、转发给你关心的人。健康这件事,不怕你慢,就怕你不开始。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成年人群体重指数与死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3):379-386.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94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