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什么才是真正的放松,这个比喻很到位
2025
08-14

什么才是真正的放松,这个比喻很到位

在太极拳的修炼中,“放松” 是被反复强调的准则,但何为 “真正的放松”?并非一味求松、越松越好,而是 “松紧得宜、恰到好处”。

如果你真心热爱太极,这篇文章就是你与名师结缘的开始。青城派掌门刘绥滨老师,一生钻研太极大道,拳理深厚,身法自然,刚柔并济。与其自学迷茫,不如亲近正宗。留言“我爱太极”,刘绥滨老师带你走入真正太极的世界,修身、养心、明道。

刘绥滨老师作为青城派第 36 代掌门人,以青城太极 “以柔克刚、以松求劲” 的传承为根基,深刻阐释了放松的辩证之道。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青城太极认为,真正的放松如 “车轴运转”:车轴拧得过紧,则滞涩难动;过松则空转失用,唯有松紧适度,才能圆活高效。

青城太极的’松’,是’为通而松’,而非’为松而松’。松肩沉肘、含胸塌腰等要领,终极目的是贯通丹田气脉,使气血如 “江河行舟” 畅行无阻。

若松之过甚,气便如 “决堤之水” 涣散外泄;若紧之过甚,气又如 “塞渠之石” 停滞不畅。唯有 “不紧不僵、不松不懈”,才能让气脉在松活中凝聚、在凝聚中流转,形成以丹田为核心的整体劲路。

这种 “适度” 是修炼的关键,正如车轴与车轮的配合,需在实践中反复体悟,方能找到 “恰好” 的尺度。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身体各部位的放松调节中,青城太极始终以 “服务丹田” 为核心准则。以 “臀” 的姿态为例,无论是 “泛臀” 还是 “敛臀”,皆无绝对标准,需以 “丹田气畅” 为尺度:泛臀过则气泄于后,敛臀过则气滞于腰,需根据自身体感微调,直至 “臀的状态与丹田气脉形成呼应”。

“八面支撑” 是青城太极放松境界的高阶体现,它要求在松活中实现 “前后左右、四隅八方” 的气脉平衡。

刘绥滨老师指出:“八面支撑并非刻意绷紧,而是放松到极致后,气脉自然充盈周身的状态。” 此时,身体如 “充气之球”,虽柔软却有弹性,虽放松却含张力 —— 前有气向前展,后有气向后撑,左右及四隅皆有气自然弥漫,这种平衡源于丹田气脉的贯通,而非局部用力的拼凑。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站桩时,双手环抱胸前的高低、开合,亦需以 “气通丹田” 为标准:过高则肩紧气憋,过低则气沉不升,唯有当手臂的放松状态能引导气血顺畅流入丹田,此时的姿势便是 “恰好”。这种 “以气定形” 的智慧,是青城太极放松之道的精髓。

真正的放松,本质是 “各部位与丹田形成有机联动”。刘绥滨老师以手与身的关系为例:“一手连半身,若手过紧,则半身气滞;手过松,则半身气散,唯有手的松活能成为气脉连接丹田与梢节的’通道’,此时的放松才具意义。”

这种联动要求 “节节贯穿”—— 从手指到肩肘,从腰胯到足膝,每个关节都如 “车轴上的轴承”,既各自松活,又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丹田气脉的运行。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初学者常陷入 “追求局部放松而失整体” 的误区,实则放松的终极检验标准是 “丹田是否通透、气脉是否周流”,若能达此境界,便已把握 “松” 之真谛。

综上,青城太极的放松之道,是 “以丹田为核心、以气脉为纽带、以适度为准则” 的辩证统一。

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 通过松活身体,让气脉回归自然流转的本然状态,这才是太极拳’外示安逸、内固精神’的精髓。

理解这一道理,习练者便能跳出 “越松越好” 的误区,在松紧之间找到平衡,让每一次放松都成为气脉向丹田汇聚的阶梯,最终体悟 “松之至柔,方显至刚” 的青城太极真谛。#MCN双量进阶计划#

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刘绥滨,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探究养生健康。多年来对太极养生,中国武术进行了深度研究,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私信为您答疑解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