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观唇察口辨疾:中医望诊之精微要旨
2025
08-03

观唇察口辨疾:中医望诊之精微要旨

说到嘴唇,我们常用唇红齿白形容容貌俊美,也常用朱唇皓齿形容女子的美貌。红润的唇色给人元气满满、健康活力的印象,即使素颜也显得精神,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女生会有很多不同色号的口红。

从中医角度来说,唇的颜色和形态又代表着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

《集成》中说:中央属土,对应黄色,与脾相通,开窍于口。

若脾气衰败出现“鱼口”(口唇紧缩如鱼嘴状),则啼哭时发不出声音。

肺主司气机,声音由气发出,经口形成言语。肺气将绝时,声音会像乌鸦叫一样嘶哑。

嘴唇在五行中属脾,唇色红紫为热证,也可能是虫积导致的疼痛;

唇色淡白为虚证,常见于吐涎、呕吐、失血等病症;

唇色发黑,是脾气将绝的表现,多属难治。

凡是人中平满,称为“唇反”(口唇外翻)。出现唇反,说明肌肉已衰败。

唇口肿胀红赤,且牙齿焦枯,是热邪极盛;嘴唇干燥开裂,也属热证。

唇口青黑为寒邪极盛;唇色发黄,多因脾有积热。(顾练江)

唇红而呕吐,是胃热;唇白而呕吐,是胃虚;唇色正常却呕吐,多为伤胃所致。(《指南》)

人中部位发青,提示不欲饮食、大便不通。 

口唇僵硬收缩、无法覆盖牙齿,是脾气衰竭的表现;口角流涎,多因脾寒引起。(《大全》)

小儿嘴唇红如丹砂,预示将出现口渴;若红色过深甚至焦黑,则病情危重。(《折衷》)

口中的异常味道,也有着不同的寓意。

口中发甜,是肝热脾湿、胃有痰浊阻滞;口中发咸,是肾水泛滥或肾有热邪;

口中淡而无味,是胃热;

口中发辛,是肺热;

口臭,是胃热;

口苦,多为心热或胆热;

口中发酸,多为肝热,也可能是脾胃虚弱、肝木乘脾所致。

口干,是脾热;口燥,是胃热极盛。

(顾练江)

(顾练江先生说口淡是胃热,《医法圆通》中说口淡是脾气不足,可参看。)

惕厉子说:

口中有血腥味,是胃热;

口中食不知味,是津液损伤。

周于蕃说:

嘴唇干燥、舌头发干,是脾热;

嘴唇焦红,是脾热;

嘴唇干裂,也是脾热。

小儿口唇如鱼嘴般尖起,属危证;

呼吸时气出不返(吸气困难),属危证;口唇周围发黑,属危证。

口开不闭、足部肿胀且脉象消失,五日之内可能危及生命;

口中感觉麻木不仁,多为外感;

口燥齿干且形体消瘦,属不治之证。

《经脉篇》记载:经脉失于濡养,则肌肉松弛;肌肉松弛则舌体萎软。若人中浮肿满胀,会导致口唇外翻。

《难经·二十四难》说:口唇是肌肉的根本(脾主肌肉,脾开窍于口)。经脉不濡养,则肌肉失去光泽;肌肉失泽则肿胀,肿胀则口唇外翻,此时肌肉已衰败。逢甲日病情加重,乙日可能死亡。徐灵胎注释:“满”指浮肿,肌肉肿胀则口唇随之外翻。

《藏象论》说:脾的荣华表现在口唇。唇色变化反映虚实寒热,甚至关乎生死,辨证时怎能忽视!

唇口虽小,却为脏腑之门户、气血之外显,一息开合、一抹色泽皆藏医道玄机。中医通过望唇察色,将人体的寒热虚实、生死吉凶凝练于方寸之间,既体现了“见微知著”的智慧,也彰显了整体观念的精妙。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