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众多患者朋友询问耳鸣问题,尤其是关于西医似乎无解,而中医是否有良策的疑惑。答案是肯定的,中医在治疗耳鸣方面拥有丰富的方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详细阐述了耳鸣的病机。《灵枢·经脉》中提到:“足少阴之经脉,属胆络肝,入耳中、出耳前,其经气环循于耳。”这句话意味着,肝胆的机能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耳的生理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耳被视为肾的窗口,肾气不足会导致耳窍失去必要的滋养。而肝与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肝肾功能不足会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使耳部得不到充足的滋养,进而引发耳鸣,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耳聋。因此,治疗耳鸣多从调理肝肾入手。
有一位46岁的男性耳鸣患者,已经饱受耳鸣困扰三年多。由于工作劳累,他出现了耳鸣症状,辗转多家大医院,经过多项检查均未发现实质性病变。尽管尝试了许多药物,但效果均不理想。医生只是简单地诊断为神经性耳鸣,然而他始终不明白这神经性耳鸣的真正原因。近一年来,他的耳鸣症状愈发频繁,昼夜不息,并伴有心烦、头晕、失眠等症状;舌质暗、苔薄黄。经过辨证,王华月医生认为他的耳鸣源于肝肾亏虚;治疗原则应以补肝养肾、活血化瘀为主。
于是,王华月医生为他开具了以下药方:柴胡、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桃仁、枳壳、川牛膝、石菖蒲、红花、桔梗、甘草。一周后复诊时,他反映耳鸣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由于效果显著,继续沿用原方进行巩固治疗,经过三个疗程的调理,他再次复诊时表示耳鸣已基本消失,其他不适症状也大有好转。
整个方子的设计思路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的。其中,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赤芍、川牛膝等药材用于活血养血;柴胡、枳壳则用于解郁行气,确保气血顺畅运行;桔梗则能引导诸多活血化瘀的药物上行至耳窍;最后加入石菖蒲以益肾填精、开窍。这样的治疗既补充了身体所需的营养,又疏通了气血运行的通道,仿佛在体内编织了一张大网,将耳鸣问题一网打尽。
在治疗期间,我还向他推荐了一个对缓解耳鸣有良好效果的穴位——翳风穴。他可以采用指腹轻轻按压的方式,每次按摩每个穴位约3-5分钟,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每日可进行1-2次按摩。这样做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耳鸣症状。希望这个方法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01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