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从一则冯老医案学习“胡希恕经方合并病证治五定法”
2025
04-26

从一则冯老医案学习“胡希恕经方合并病证治五定法”

整理:杨雅阁,王萍,喻刚,季云润

经方家胡希恕先生及冯世纶老师此方面经方合并病证治的医案,多有记录,但经方的合并病证治是经方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反复学习思考。

在整理学习冯世纶老师系列医案中,其中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表里合病,水泄不止,老师的辨治“太阳太阴合病,急则救其里”,从这则冯老医案,我们学习冯老讲解胡希恕先生提出的经方合并病证治的五个定法。

冯老医案

某男,55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年,间断咳痰喘、鼻塞,疾病急性发作期,冯老依据患者症状反应,多予小青龙汤或桂枝合半夏厚朴汤治之,效佳。其中一次就诊,患者水泄不止。

初诊2019年9月7日:腹泻,水泄,日10余行,鼻塞流涕,口中和,纳差,四逆,后背凉,少腹疼,腹肌拘挛抽筋;苔白,脉细。

辨六经为太阳太阴合病,急则救其里,与四逆汤。

炮附片15g,炮姜10g,炙甘草6g,1剂。

二诊2019年9月9日:药后腹痛已,但有拘挛,鼻塞流涕,晚上咽干痒咳,大便泄止,心口悸动,汗出多,腿酸痛;苔白,脉浮弦细。

辨六经为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为半夏厚朴合桂枝甘草加桔杏前汤证。

厚朴10g,茯苓12g,苏子10g,桔梗10g,杏仁10g,炙甘草6g,前胡12g,桂枝10g,自备生半夏30g、生姜3片,7剂。

服半夏厚朴合桂枝甘草加桔梗杏仁前胡汤治疗后,鼻塞流涕及咽干痒咳止,大便日1行。

老师答疑解惑

经方的合并病证治是经方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也是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对经方研究的突出贡献。

对于经方合并病证治的诸多困惑,胡希恕先生解读详尽,冯世纶老师在多次讲座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及医案举例。下文为节取冯老关于合并病证治的讲课录音,整理学习,以飨读者(冯世纶教授2022年8月13日在陕西西安一方名师集萃经方全国精英班上讲座《经方的合并病证治》,此次讲座与冯老在2022年10月29日–30日“海南仲景学说专委会年会暨经方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线上讲座内容大致相同,海南讲座吴灿师兄等已经整理发布,笔者将冯老2022年8月13日陕西西安讲座录音与海南讲座对照整理,记录如下)。

关于经方的合并病概念,胡希恕先生1982年录音,说:“并病和合病,病当表里相传时,若前证未罢,而后证即作,尤似前证并与后证而一起发病,因名之为并病,如太阳阳明并病、少阳阳明并病等均属之。若不因病传,于发病之时,即表、里、半表半里中的二者、或三者同时发病,即谓之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等均属之。”

冯世纶老师讲解胡希恕先生提出的经方合并病证治的五个定法:

第一个定法,太阳阳明合病,治则先表后里。这是原话录音啊,胡老讲太阳病篇,讲很多东西,讲一些定法,什么叫定法呢?“要有表证都先解表,这是定法。太阳阳明合病啊,我们方才不是说了吗,说了并病合病吗,大概是并病最常见了,最多了,表里都有并病嘛,外面也没好,里面发生了,那么这种表里同时有病,如果里实应该攻,要得心下痞,应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154条),但是它还恶寒,表证未已,得先解表而后攻里(164条)。”就指的这一段儿,对呀,你不能先攻里,攻里就错了,要出问题的。

第二个定法,太阳太阴合病,急则救其里。这个大伙儿都熟悉。胡希恕原文:“如果里虚寒需要温补,你要先救里,而后救表,这是定法,这个在临床上很重要。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个人下利清谷,他也有发烧、头痛等等的表证,你得先治下利清谷。那个脉,当然也大概是一个沉微、沉细这一类的脉,这个你不能先解表,虽然身疼痛,不能先解表,这是定法。”太阳阳明,太阳太阴不一样,这是八纲概念,经方之六经概念,经络脏腑说不通的,所以这讲的是六经的治疗原则。

第三个定法,三阳合病,治从少阳。也是胡希恕原话录音:“那么再有,虽然有表证,但它有柴胡证,有少阳病,少阳不可发汗,甚至于它也有里证,也有少阳病,那么少阳病也不可下,这个汗下俱当力戒,就只能用柴胡,要不柴胡这味药应用范围比较多啊,这也是定法,太阳篇里也有。”这是99条,“三阳并病,应从少阳治之,此亦定法”。

第四个定法,外邪里饮必同治。这个也是胡希恕强调的:“那么还有一种在临床常见的,这个人内有停水,小便不利,这类的病你非利小便不可,你要不利小便,就来解表,不行。那个危害相当大,变证相当多啊,不利小便,表绝不解,有的时候解表与利小便同时用,你看这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就是这个方子;像小青龙汤也是的,心下有水气,表不解,这在临床上也很重要,这也算一种定法。”是外邪里饮,必须在解表的同时利饮,你先解表,后利饮不行,先利饮后解表都不灵,必须在解表的同时利饮。因为在书上,大伙儿都知道的,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五苓散等等都是,小青龙汤,也讲了。(此段中“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是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论》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胡老说:“桂枝去桂”可疑,在《医宗金鉴》它改“芍药”了,我认为这是对的。)

第五个定法,表证见下利(轻的啊),可先解表。胡老也讲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下利,如果有表证,要是现无汗脉浮紧的这种情况,用葛根汤;(无汗之太阳阳明合病)这是第32条讲的;如果汗出脉弱,那就用桂枝汤(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如果现像少阴这样情况,脉反而微细,当然也有表证存在,就用白通汤。(后来后边还有一句话,)但下利没有表证,那千万不可以用白通汤。”就是指的下利,这个注意表证,下利比较轻的时候,可以先治表,如果急的时候,那属于太阳太阴合病,急则治其里。这是这种情况,所以中医就是讲辨证,不是说发汗就治下利,而是下利有表证出现者,那你就要发汗,就是解表啊。

这是胡老的经方合并病证治的五个定法。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