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不少高血压患者看着饮食表过日子,一日三餐不敢多盐,调料放得清清淡淡,但血压就是不降。
吃药也吃,体检也做,该查的查了,一年到头还是在高值边缘反复。
医生看多了这种情况,早就发现,问题根本不只在吃盐。
吃盐确实影响血压,但更伤血压的是那几件被忽略的生活习惯。
长期干这些事,比多吃两克盐更容易把血压推高。
最常见的一件事是睡觉晚。
现在很多人熬夜不是为了工作,而是拖着不睡。
明明已经没事干了,还是要拿着手机滑到两点。
睡眠时间缩短、睡眠结构被打乱,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导致血压在本该下降的夜间持续维持高位。
正常人深睡时血压应下降10%左右,这个机制叫“夜间血压下降”,是心血管的自我保护。
如果长期不下降,早上起床时血压就容易异常高,增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风险。
研究已经指出,长期睡眠少于6小时者,高血压发生风险提升37%,而如果是入睡困难或频繁醒来者,风险更是成倍上升。
清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横断研究表明,入睡时间晚于凌晨1点人群中,收缩压均值比入睡时间在22点前人群高出6.8mmHg,这个数字对看似稳定的患者非常关键。
晚睡不仅伤神,还实打实地伤血管。
第二个容易被忽略的是爱焦虑。
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很多人低估了。
交感神经一旦被情绪激活,血压立马就能上来。
短期升高可能只是情绪波动,但如果每天都在焦虑、烦躁、担心、急火攻心的状态下生活,神经系统就会长期处在兴奋状态,导致动脉持续收缩,基础血压维持在高位。
这种高,不像吃盐那样能靠调饮食来调,是神经-内分泌系统本身出问题。
有些人血压白天偏高,晚上正常,一查是“白大衣高血压”或者“情绪型高血压”。
不发火的时候没事,一生气就飙到160,等平静了才降下来。
很多人误以为这不算高血压,其实这种类型对心脑血管的损伤不比持续型小。
有研究指出,情绪波动大的人群动脉硬化指数显著高于情绪稳定者,而且冠心病发生率高出22%以上。
医生不只看你数字高不高,更看你血压是不是被“拽着跑”的。
第三件是久坐不动。
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运动,但有一点可以做到,就是别一天坐8小时不挪窝。
久坐会让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心脏泵血增加负担,血压也容易被拖高。
更关键是,长期久坐的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波动更大,胰岛素抵抗会进一步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血压控制也更难。
久坐不是坐得累的问题,是代谢连锁的问题。
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中明确指出,每坐一个小时就应起身活动5分钟,哪怕只是原地踱步。
一项对办公人群的追踪发现,每天站立时间不满1小时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比每日站立超2小时者高了29%。
这说明哪怕不运动,只是避免久坐,也能拉低风险。不是非得跑步、打球才算锻炼,关键是不能一天坐到底。
第四件更有杀伤力,是不吃早餐。
有人为了减肥,有人为了省事,也有人就是起得晚,早饭干脆不吃。
早晨空腹状态下,交感神经更活跃,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上升,本就容易导致血压波动。
如果再没有摄入食物调节血糖,身体会动用糖皮质激素、升糖素,这类激素同样也会升高血压。
一项在韩国开展的群体研究中显示,不吃早餐者的高血压风险增加了1.31倍。
长期空腹状态还会导致胰岛素波动幅度加大,代谢紊乱,血压调节能力减弱。
早餐不需要复杂,一杯牛奶、一份粗粮足以维持清晨的代谢平稳。
关键不是吃多少,而是别让身体在本就易波动的早晨继续缺失调节信号。
第五件是喝水太少。
很多人一天不主动喝水,全靠吃饭带点汤水撑着。
身体轻度缺水时,血容量下降,血管收缩,交感神经被激活,血压就会上升。
更严重的是,缺水会让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血管阻力,让心脏泵血更费力。
长期缺水还会影响肾脏调节血压的能力,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紊乱。
有数据指出,平均每天水摄入少于1200毫升者,出现高血压的风险提升约28%。
而长期饮水不足者,其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于正常饮水者,说明基础血压处在慢性高位。
这个问题很多人没察觉,尤其是老年人,口渴感减弱,本来就不爱喝水,再加上怕夜里起夜,更是刻意少喝。长期下来,对血压影响很大。
所以回过头看,影响血压最严重的不是嘴里的盐,而是身体的节奏被打乱了。
吃盐多确实升压,但容易察觉、能调整。
而睡眠差、情绪差、久坐、空腹、脱水,这些才是真正“软性杀手”,天天在身边,又最不被当回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34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