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学“腹痛”“瘰疬”范畴。
该病以7岁以下儿童最常见,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急性期伴发热、呕吐,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严重者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
因该病多从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通过淋巴管引起肠系膜淋巴结发炎,部分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故而反复发作。腹痛以肚脐周围常见,呈阵发性、痉挛性疼痛,而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在2次疼痛间隙期患者感觉良好。
超声检查示:腹腔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约20%的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今天想给大家从下面的医案中推荐一个非常熟悉简单,但效果很好的方子:
女,5岁。早起时候脐周疼痛,有时饭后痛,纳少,汗多,夜甚。二便可,余可。舌淡红,有几个郁红点,苔薄白微腻。
桂枝5白芍12生姜4甘草4大枣4麦芽6 茯苓8白术8山药8鸡内金6蒲公英6牡蛎6,5付。
2付吃完就已经不痛了,5付后汗出正常,没那么多了。
嘱忌食油腻辛腥,勿过食肉食。
按语:这个方就是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在小儿中应用非常广泛。虚舌柔软,舌嫩,舌淡苔薄,脉细弱,都可以使用。苔薄腻加茯苓、白术,小儿易食积,苔厚就酌加鸡内金,鸡内金也可以散结。蒲公英针对淋巴结,清热,消肿散结。汗多,牡蛎,收涩止汗又软坚散结。舌质淡,但有点饱满,酌加茴香 枳壳 厚朴。
(二)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作者/库喜龙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可归于“腹痛”来治疗。
某,女,6个月,自“系肚”(方言,即婴儿大便开始规律之后)后一个月,开始出现大便不畅,大便干,须用开塞露,十余日一行。平时汗出多,大便时啼哭不安,每日偶发啼哭,触之腹胀,抚抱或揉按肚子之后得安。精神可,食纳佳。口中之啼,多因腹中之痛。病人平素汗多,脘腹胀,揉按得缓,大便秘结,十日一行。若加烦躁,手足灼热,口渴之类,治疗可用麻子仁丸、小承气汤、大柴胡汤等阳明病方考虑。
但病孩热象并不明显,触手脚温度正常,口唇润泽,故效仿太阴腹满大实痛者,处方桂枝加大黄汤:桂枝3克,生白芍6克,生大黄3克,炙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枣一个切开为引。三付。一付药熬两次,两次熬出药液50毫升左右,分七八次温服。
一付药熬毕,然药太辣,孩子不喝。乃告知,重新熬第二付。本次仅放生姜一小片,大枣一个切开,药液熬好之后兑入奶粉中喂服。仅服药两付。药后第四天大便得行,后守方又服三付病愈。桂枝加大黄汤,药性和缓,且口感较枳实之类通便处方要好的多,故当时选用该方,和中缓急,兼以通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21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