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辩证治疗肝硬化
2025
03-27

中医辩证治疗肝硬化

中医治疗肝硬化

    中医治疗肝硬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辨证论治

    肝郁脾虚证

    症状为胁肋胀痛,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大便溏薄,精神倦怠,舌苔薄白,脉弦缓。治法为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方剂可选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炙甘草等。

    症状:胁肋胀满疼痛,情绪抑郁或烦躁,腹胀,食欲欠佳,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方剂:逍遥散加减。柴胡 9g、当归 9g、白芍 12g、白术 10g、茯苓 10g、炙甘草 6g、薄荷 3g(后下)、郁金 9g 。

    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中。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助柴胡调畅气机;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使脾胃健运,共为臣药。薄荷助柴胡疏肝散热;郁金增强行气解郁之力,为佐药。炙甘草兼作使药,调和诸药。

    湿热蕴结证

    可见胁痛口苦,脘腹痞满,恶心呕吐,目黄身黄,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垢,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以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合中满分消丸加减。药物包括茵陈、栀子、大黄、厚朴、枳实、黄芩、黄连、茯苓、猪苓、泽泻等。

    症状:胁肋胀痛,脘腹痞满,口苦口黏,恶心呕吐,目黄身黄,小便短赤,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方剂:茵陈蒿汤合中满分消丸加减。茵陈 30g、栀子 10g、大黄 6g(后下)、厚朴 10g、枳实 9g、黄芩 9g、黄连 6g、茯苓 15g、猪苓 12g、泽泻 12g 。

    功效:清热利湿,理气消胀。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大黄后下,以保证泻下清热之力。

    方解: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君药。栀子、大黄清热泻火,通利二便,助茵陈退黄,为臣药。厚朴、枳实行气除满;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共为佐药。

    瘀血阻络证

    主要表现为胁下积块,固定不移,刺痛拒按,面色晦暗,或见赤丝血缕,朱砂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方剂选用膈下逐瘀汤合鳖甲煎丸加减。常用药材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鳖甲、莪术等。

    症状:胁下积块,质地较硬,固定不移,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可见蜘蛛痣或肝掌,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方剂:膈下逐瘀汤合鳖甲煎丸加减。桃仁 10g、红花 10g、当归 10g、川芎 9g、赤芍 12g、五灵脂 9g(包煎)、延胡索 10g、香附 9g、枳壳 9g、鳖甲 15g(先煎)、莪术 9g 。

    功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鳖甲需先煎,以充分煎出有效成分。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五灵脂、延胡索化瘀止痛;香附、枳壳行气以助血行;鳖甲软坚散结;莪术破血逐瘀,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

    脾肾阳虚证

    症状有腹大胀满,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治法为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物有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等。

    症状: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白,畏寒肢冷,神倦乏力,腰膝酸软,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方剂: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制附子 6g(先煎)、干姜 6g、党参 10g、白术 10g、炙甘草 6g、茯苓 15g、猪苓 12g、泽泻 12g、桂枝 6g 。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制附子有毒,需先煎 30 – 60 分钟以减毒。

    功效: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方解:制附子、干姜温补脾肾之阳,为君药。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助利水之功,共为臣佐药。

    肝肾阴虚证

    可见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黧黑,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牙龈出血,鼻衄,舌红绛少津,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治以滋养肝肾,凉血化瘀,方剂选用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桃仁、红花等。

    症状:腹大胀满,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口干咽燥,心烦失眠,齿鼻衄血,腰膝酸软,舌红绛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方剂: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北沙参 12g、麦冬 10g、当归 10g、生地黄 15g、枸杞子 12g、川楝子 9g、桃仁 10g、红花 10g、赤芍 12g、五灵脂 9g(包煎)。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解:北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滋养肝肾之阴;当归养血活血;川楝子疏肝理气,防滋阴药滋腻;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活血化瘀,共达滋养肝肾、凉血化瘀之效。

    以上方剂剂量仅为参考,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调整。

    其他疗法

    针灸治疗:可选取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根据病情虚实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也可配合艾灸,温通经络,扶助阳气。

    中药灌肠:对于肝硬化伴有腹水、便秘等症状的患者,可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通过肠道给药,使药物直达病所,促进肠道毒素排出,减轻肝脏负担。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厚朴、枳实、蒲公英等。

    中医治疗肝硬化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宜。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