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 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寒热往来,中医治疗肝胆湿热证  大别山养生堂
2025
02-07

– 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寒热往来,中医治疗肝胆湿热证  大别山养生堂

– 肝胆湿热证

– 症状: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寒热往来,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 病因: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厚味,脾胃失运,湿热内生,蕴结肝胆。

肝胆湿热证是中医的一种证候,主要是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所表现出的证候。

 

症状表现

 

– 常见的症状包括胁肋胀痛、灼热,口苦,厌食油腻,恶心呕吐,腹胀,大便不调(如溏泄或秘结),小便短赤。患者的舌苔黄腻,脉弦滑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身目发黄,如黄疸型肝炎的表现。

 

病因病机

 

– 主要是外感湿热之邪,或者是嗜食肥甘厚腻,化生湿热,蕴结于肝胆;也可能是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郁而化热,影响到肝胆。

 

治疗原则

 

– 主要是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常用方剂

 

– 龙胆泻肝汤:

– 方剂组成(参考剂量):龙胆草(酒炒)6g、黄芩(炒)9g、栀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包煎)9g、当归(酒炒)3g、柴胡6g、甘草6g、生地黄(酒炒)9g。

–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 方解: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助君药清肝胆湿热,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排出,当归、生地养血滋阴,防止苦燥伤阴,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引诸药入肝胆,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 茵陈蒿汤:

– 方剂组成(参考剂量):茵陈18g、栀子(擘)9g、大黄(去皮)6g。

–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 方解:茵陈为君药,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为臣药,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排出;大黄为佐药,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湿热从大便而出。

– 用法: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栀子、大黄,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现代用法一般是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用。

 

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