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返还功
2025
01-10

返还功

“返还功”英文名为Rejuvenescence,古称“却老术”,有返本还原之意。这种气功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可刚可柔,刚柔相济。既适于一般健康的人,也适于病情较轻的慢性病患者习练,并特别适于练武术的人操练。

本气功分:主要功法和辅助功法。所谓主要功法是指无论为了保健或防治疾病,亦不分何种病症,都由此开始打好练功的基础,再练其它功法;辅助功法则是按照各人体质、病情和在练功中产生的各种变化等具体情况,分别运用不同的练功方法,以辅助和加强主要功法的作用,起到返老还童,对抗疾病的效果。

返还功是锻炼人的元气,是一种健身术。我们练返还功,配合静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年老体弱者,由于适当利用安静来滋养元气,使之元气充沛、精力旺盛。再加上返还功能使气遍身躯,是内修外练的一种功,起到能防病治病、祛邪扶正之作用。即《内经》的所谓“正气内存、邪莫能干”。该功能增强体质,改善人的衰老痿退状态,使之长葆青春、延年益寿。

辅助功法

站式:以自然站立为佳,两足与肩同宽,两足尖微向外撇,成小八字步。两手自然下垂,沉肩含胸。眼向前平视,头放正,顶劲虚灵领起。两膝微曲,腰要直,臀要收,档要开。(两膝盖向外略撇,裆就开圆。)气沉丹田,口轻闭,舌轻抵上腭,齿轻合,调息绵绵。

掌握上式要领后,随即松弛入静。从意识上,由头部先放松,从百会而下,经颈项、肩、胸、背及手臂,到上腹、两肋部横隔膜、两腰、下至脐、随后放松小腹、臀部,最后,由大腿、膝盖、小腿、足踝至足底及全身放松。

先意守丹田,到一定时候自然能得气。一般会出现丹田发热、肠鸣蠕动、发麻、或发痒,如蚁行或热流。如能做到静、松、自然,就可调息。练返还功,采用逆式腹呼吸法。吸气时收腹,呼气时腹部隆起。呼吸要有节律,在松静的基础上要注意到:细、深、长、慢、匀5个字。意气结合,即由意识导引气的运行。由涌泉经足内踝,上三阴交、阴陵泉,直上阴廉、会阴,循长强至命门,来脊而上出大椎至百会。

随着呼气,由百会向下导引,从左右落至两耳边的下关,由颈而下,两线分开,从缺盆向下送,至两乳,再合二为一至中脘,入气海、会阴。再向外侧分两线至环跳,下达风市、阴陵泉,经足外踝,由昆仑人涌泉为1周。

每次练的时间,由10分钟渐至半小时以上。要有五心:即要有恒心、耐心、细心、信心和决心。但不要操之过急,所谓欲速则不达,只要坚持练功,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则自能水到渠成。

主要功法

练返还功法,最好是选平整的场地,环境要安静。如室内要开窗,保持空气流畅。面向南或北。

身体要正站立,两足与肩相宽。两臂自然下垂。头部记直、双目平视。不要前俯后仰。唇轻闭,舌抵上腭,不要着力。肩要松而下沉,含胸拨背,两膝微曲,全身各关节放松,意存丹田。所谓“外示安逸,内固精神”。站桩就是做返还功前的预备功法。要求:神舒体静,采用逆式腹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隆起)。呼气时要匀、缓细、长。凝神静息1~2分钟,觉得心无杂念,呼气绵绵吸气微微时,即可练下列功法。

一、弓推运气法

两足自然站立,与肩宽。重心左移。右脚跟原地向右撇后,重心移于右腿。提左脚向前迈开一步,成丁字形,重心前移。弓前腿,后腿撑直,成弓步。同时,两手由下而上,皆会于胸前膻中穴前。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掌心朝下,略向外撇。左手虎口对准膻中,右手中指尖对准左手虎口。接着,双手同时顺时针方向,划一大圈,再划一小圈。然后,两手略向内收,在重心渐渐后移的同时,至小腹右侧(近胯根处)。右掌心渐翻转,使劳宫穴向上,五指微并拢。(收劳官穴)左手在右手之上,左掌心向下。接着,缓缓吸气,小腹渐收,意识由涌泉经足内踝向上至小腹右侧,经天枢、右肋而上,直至肩井。提肩的同时,右腿渐伸直,身微右移,右腰拔长,左脚随势拖回半步,(足跟点起)成小了字形步。接上式,右手掌外翻,渐向前推手,同时呼气。右腿迈出半步,身体渐渐转正。弓左腿,右腿直,成左弓步。接上式,右掌心渐转向上,左掌心由对右肘尖渐向上翻,掌心转向下,(劳宫对曲泽),对右肘节弯处。右手向下、向内回收,至小腹部右侧,左手落至胯下,继续再做第二次右推手,一共做3次。再换左弓推手运气法。动作如同右侧,划圈改为逆时针方向。

二、竹节运气法

两足站立与肩相宽,重心左移,右脚向前迈开半步,膝盖伸直勿曲,成丁字步。接上式,俯身弯腰,头部朝下低于档。右手在右足外踝旁6.6厘米左右处。左手在右足内踝旁6.6厘米左右处。

继上式,慢慢提气,在吸气的同时,上身前后左右扭动,两手亦随着摆动,一上一下地提引,上身渐升起。意识由涌泉起,经内踝至三阴交,过承山入委中。当气引至膝腘内,两手亦上引至膝盖两侧,随后慢慢吐气。再由委中往下送,经原路至涌泉。上身亦随着下气而俯身,两手也搓推而下。稍停,再由涌泉复内踝而上,复三阴交、承山再次入胭。从涌泉至委中,腰要扭动数十次,边扭动,边吸气,边上升提气。下放呼气亦是如此。

继上式,右脚仍伸直,吸气上提,由委中经大腿内侧,直上腹股沟,阴廉处,再横向后至环跳。两手亦随着上提,上身继续仰起,当气提至环跳时,再又由环跳往下送气至涌泉。同时腰部扭动,两手搓推。再由涌泉提气,逐节而上,过委中、环跳,经右侧小腹,直至膻中。此时,两手掌亦提至膻中。身体已直立。

接上式,按以上的要求的运气路线,继续向下送气,俯身而下,直至涌泉。稍停,继从涌泉提气,通过委中经环跳,再会于小腹。由小腹经膻中直上肩井,此时,两手掌亦置于锁骨前,右肩略向后收。稍停,含右胸,气由右胸送至左胸。两手掌从右胸推送至左胸,左胸亦含气身正。继之,重心前移。左脚复上,跨出半步成右丁字步。左腿伸直勿曲,右腿微下蹲。继上式,将左胸肩井下之气向小腹送去此时,渐渐吐气,从脘中直送至小腹天枢,及左腿环跳。俯身扭腰,继续往下送,直到左脚委中。此时可以曲左腿,再由委中往下送气,直到涌泉。这样由两手配合着往下连送3次。当气达涌泉时,再从委中往下送气3次。由右脚涌泉拨气至右肩井,再转运至左肩井,直下送左脚涌泉为一大循环。做完上式后,再由左足涌泉提气至左肩井。右足上半步,通过右肩井复送至右足涌泉,为左右竹节运气。又谓之阶梯运气法。主要是逐步逐节的运气。

三、会阴升降运气法

两足与肩同宽,膝盖微曲,站立宁神。两手由下往上抄,掌心朝上,两手中指尖相对,如托物状。缓缓吸气,两手随势上托提气。意识由涌泉穴拔气上提,经两足内侧至阴廉,复会阴,将会阴元气上提入腹,至气海、下脘即可。

自涌泉至下脘,吸二分之一的气,(不要吸足)接着,慢慢吐气,两手掌翻转,中指相对,掌心皆朝下,随着降气下推,只吐气四分之一。足趾要抓地,以逆式腹呼吸法。吸气时收腹,提会阴。用意识将气由涌泉,经足内踝直提至会阴入腹,由下舟主至中脘,入膻中。两手掌亦随之提到膻中。身体要向前倾30度。练时要贯串意识,通过意识来带动气的运动。初练时,只可引气至中脘或鸠尾。待功夫纯熟了,可拉至膻中或天突,甚至可拉到百会穴。初练时,切不可勉强,以防冲气出弊。

继之,再反掌。渐渐下推,气由膻中逐节下送至涌泉穴。意念之气由涌泉穴人地1米。每入33厘米,吐1日气。吐气时,足趾放松。

在做第一次呼吸时,先以二分之一吸气进提法,吐气时,只吐四分之一。做完第一次后,第二次则用强呼吸,即加强了意识的力量。

四、肝胆运气法

两足与肩宽。右脚向前迈开半步,左膝曲,右脚伸直,足尖踮地,上身向后仰。两手同时上提,在右上腹部,即肝区范围,以右手为主,左手指贴于右手虎口,由右至左划圈。意识带动右上腹旋转,顺转9圈。继之,再逆转9圈。转时以左手为主,由左上角向右下角来回搓擦,右手跟着摆动,两手离腹约1寸许。全凭意念带动搓擦9个来回。再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由左下角向右上角拉推,同样来回9次。然后再从右下角向左上角拉推9个回合。搓擦完,左手指搭在右手指上,两手上下提推。意识右侧腹内,气上下滚动,如海豚式的呼吸法,起伏蠕动。

继上,9次上下滚翻后,两手搭在右腹中间,护右腹一收一隆。隆起时,两手也稍离开腹部,当收缩时,两手也向腹部靠近,这是右侧腹部运气法。

左侧上腹运气法亦和右侧相同。即左足跨出半步,上身后仰。手的动作分:(1)顺转。(2)逆转。(3)左下向右上搓擦。(4)右下向左上搓擦。(5)翻滚法(亦称一上一下)。(6)一隆一缩,即合紧弛(亦称一前一合)。

接着,以中脘为中心同样做上下翻滚9个回合,再做一前一后(一隆一缩)的动作。两脚以自然站立即可。

每次练时,可做一九数,即每次九数如9转,也可做二九或四九,主要看每人的素质和健康状况而定。如身体较差的,可用意念,而不用强呼吸。

五、蹲跳步法(又名:弹跳步法)

两足与肩相宽,右手由下而上提,掌心朝上,与右腰齐。同时右足亦随着提起,约10厘米高,足背平。(足尖不上翘,足跟不后提)左手掌心向下,落于左腿旁,两手指尖皆朝前。左足着地微曲。右腰拔长,左腰松弛下沉。腰与膝微微伸曲,随着松抖二伸二曲。在曲的同时,呼气3下。也就是一气分3次呼,不必吸足呼完。

右足跨半步,微曲着地。同时,掌心转向下压,至手直伸为度。左腿跟上提起,脚背平。在二足曲伸时,两手要随一上一下。左手心由下而翻转朝上,并向左腰侧提上,轻轻抖动3下。呼气分3吐。随后,左足向前,迈开半步,继续一上一下,升降开合,周而复始,做一次上一步。气沉丹田、直至涌泉。

该功法要点是:在做提抖动作时,要全身放松,越松越好。在进步时,转换吸气;松抖下沉时,呼气。不要用力,也不要用意识,随其自然,脚上如安置弹簧。练过几分钟后,自觉松弛、舒畅,气沉丹田,入涌泉。对慢性病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气功弊病,如胸闷、头胀,亦能显著转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放松功。

六、踱云步法

两足站立与肩同宽,重心左移,身微下蹲。右足轻轻提起,离地约7~13厘米,然后向外右分,划1圈,再至左脚旁。在划圈的同时,右手亦随着右足的方向划一圆弧。掌心朝下。(注意:手与足的方向、位置、起落是一致的)右足再向右前方迈开一步,足跟先着地。在右足起步的同时、右手掌渐翻,指尖对准会阴,自下而上,经丹田至神阙,腹略收,吸气。当足跟着地,重心前移时,由吸气转为呼气。气由丹田而出,腹渐隆起。右手随着右足,掌心渐翻转朝下。弓右腿,左腿撑足。复上式,右足弓步下蹲;随势,左足慢慢提上,向左分弧形划成1圈。继续迈步向前。

七、放松活步法

两足自然站立,与肩同宽。身微下蹲。右手慢慢由里向上,吸气收腹至中脘。右腰拔长,左腰胯下沉。掌心转向上。由小指、无名指、中指渐转渐翻,向右腰侧翻掌,掌心朝下,慢慢吐气,右手渐渐下沉,落于腿旁。掌心由腰下沉的同时,左手渐渐上提,手指皆朝前,至中丹田处,随后,左手小指、无名指、中指渐转渐翻。左腰拔长,右腰胯下沉,掌心旋转向下,右手掌慢慢向上提,左右周而复始。

该功法练时,即可站立原地,又可用活步前进,升降开合。气由膻中至丹田,外侧人环跳、承山、足外、涌泉穴。左右皆同。

八、神衰摩擦法

1.拇指背拭目,去心火。做16次。

2.拇指背擦鼻,润肺。做32次。

3.拇指、食指擦耳,补肾。做16次。

4.左右掌心擦面,健脾。做32次。

5.双手掩耳、鸣天鼓、清头脑。做32次。

6.左右手搓玉枕关,治神经衰弱。顺做16次,逆做16次。

7.左右掌擦腰眼,治腰痛。做33次。

9,叩齿。通过上、下牙齿抖动,放松大脑皮层,震荡神经细胞,得到充分休息。

8.摩擦左右足心,治高血压、失眠。做16次。

九、收功法

自然站立,两脚与肩等宽。两臂自然下垂,双膝微曲,第一次,先左手,后有手学心向上,从左侧大腿旁缓缓上提至中脘前。开始渐渐翻手,掌心向下,徐徐下放至左侧腰胯处。接着右手如同左手一样上提下放,交叉循环进行,如抱球状,在下、中丹田前反复来回16个回合。此时,随着吸气,左手轻轻地复盖在气海穴,然后,右手也缓缓地合在左手上。待呼气时,二手即离气海穴,掌心皆向上。紧接着做第二次,先右手,后左手,其动如同左手一般,但在上下循环交叉来回16个回合后,两手掌心皆向上,五指相对从下丹田处缓缓上提(吸气)至脘中穴前,然后两手渐渐朝里向下翻,掌心皆向下(呼气),徐徐下放至涌泉穴。这样上提下放来回循环需要做3个回合。也叫做3个开合。

注意事项

1.练功地点必须选择空气新鲜之处。心情不佳时,可暂停练功。

2.坚持天天锻炼,持之以恒,日久自然见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可操之过急。当气提到头部时,可能会出现头胀、太阳穴跳动及耳鸣等,有时会出现眼分泌物增多,口干,舌苔厚等现象,这并不奇怪。随着练功的进行会很快消失而恢复正常。每当练完功后会觉得眼目清亮、精神充沛。但对于高血压患者则不宜把气提到头部。

3.有消化道出血,吐血,中风及较严重疾病而卧病在床的患者,未愈前禁止练功。

4.饭后半小时内,禁止练功。

5.必须节制性生活。

6.练功时,注意朝南北方向练。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