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疯狂的伤寒论2:少阳入阳明——惹不起也等不起
2024
09-18

疯狂的伤寒论2:少阳入阳明——惹不起也等不起

当阳火成功打败阴水后,阳火彻底统治中焦,尽情地灼烧脾土的湿气。随着脾湿被火蒸化消融掉,原本郁积的肝阳就像被一下打开了蜂巢的蜜蜂,倾巢而出,轰散到上焦。因为表邪未解,这些阳热并不能从皮毛出去,只能停在上焦,等着肺金来处理(肺说:我就是欠你们的)。

肺冒着被火灼烧的痛苦,强行将阳热敛收于下。这时问题出现了,一般的阳盛热病,肺就是一路从上将阳火赶到胃腑。但现在不一样,因为胆腑这里有结痰,下行的阳热到胆之后会有一部分受到阻拦,剩下的才进入胃腑。这部分被截住的阳热顺势就在胆腑干起了“烧烤”的生意,将津液、胆汁烧成热痰,胆腑的结热就这样发展壮大起来。正常的阳明实热病是阳火直接到胃中聚集燃烧,现在火先在胆中聚集再往下,这就是不同的地方。事情到这还没完,来到胃腑的阳热在转身回上焦(阳顺着炎升本性往上腾)的过程中,会被愈加拥堵的胆邪拦住。大家能明白吗?阳热从上焦下到胆邪之后,很难再腾回上焦,此时胆与胃合在一起,就像一个瓶子(胆为瓶盖,胃为瓶身),上焦的火就这样不断从瓶盖注入这个瓶子,大量的火就这样在胆胃之间聚集,很难再逃走。

没过多久,热火就将胆胃“注”满了。

上焦的阳火才不管你满了还是没满,仍然一个劲地往下挤。

胆胃之间的阳火实在没地方装了,哪里有路就往哪里逃吧。于是胆胃之间、蓄积不容的阳火被迫从食道和肠道这两个出口逃窜。在这期间,未消化但还停在上脘的食物随着逆气从食道而出,已消化、溜到下脘的食物被热气推出谷道,人便呕吐、下利。

这里的下利是由于热火蓄而下发导致的,与寒病腹泻不同,这里更为急迫,并且“粪出辟辟有声”(《医碥》),拉完肛门热痛,好像肛门有火烧过一样(其实就是被火烧过)。

阳火上炎,外邪郁闭,肺金敛降,蓄而不容,冲散而为吐利。病情发展到这儿,暂时告一段落。又吐又拉,再自由不羁的人心里也得开始害怕。怎么办呢?

按照一贯急外缓内的原则,我们应该先把外邪发散掉(注意风寒外邪一直是没有解的),不让它继续郁闭邪火,并且可以及时掐断传经活动,接下来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对付里热了。但在这里,仲景老爷子放弃了如此平稳的方法,果断地用黄芩汤先清里热。

《伤寒论》说:“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黄芩、芍药清其相火,甘草、大枣补其胃阴,众药合力清热益阴,泻除壅滞的实火,令胆胃清虚以能复纳水谷而利可止。若患者仍有呕吐之症,则于黄芩汤中加入半夏、生姜降胃逆而止呕。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生姜三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汤虽然被后世称为“万世治利之祖方”(《医方集解》),但在这里并没有多特别,就是清降胆胃郁热(尤其是清胆腑结热)。为什么在没有散外邪的情况下就清热?要知道这样是很难一次性将热清完的,但凡剩下一点浮热,一被风寒郁闭就会死灰复燃。

答案就在那个不起眼的胆腑结热上。

在阳明热病里,我们见识过胃腑是一个很有气量的脏腑,它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藏污纳垢”,可以让邪气安安心心在里边待着。但胆腑可不一样,它所处的胸胁是狭隘到出过成语的,这里并没有多少空间可以容纳其讨厌的东西。

所谓“壶小易热,量小易怒”,因为“心胸狭隘”,稍一不小心,结热就可能把胆腑这个驿站堵死。这点最需要警惕,如果结热堵死了胆腑,那么右降之路就会一下子崩塌,阳气瞬间不得归根,人顷刻就会没命。

所以这种情况下,最该注意的就是不要让胆热彻底结实,千万不能让胆腑这个瓶盖盖死。

因此,这个时候不能发汗散邪,胆胃整个瓶子都是热火,再加入辛温大热的麻黄、桂枝,会加速胆腑结热的生长壮大,这很危险。除了不能发汗外,这个时候也不能啥也不做。让胆热自己烧下去,后果也是死路一条。

这个胆腑结热就像那我们总喜欢生闷气的女友一样,当她生闷气的时候,你不能再惹她,不然就是火星撞地球。除了不能惹,你也不能啥也不干,让她自己静静地消化。她消化的结果,最后就是把你消化了,哈哈。

总的来看,现在里边的情况是蛮紧急的,急不在于又吐又拉,而是急在胸胁不适。所以仲景抢先用黄芩汤,让其化作一阵及时雨,冲刷掉胸胁没彻底结硬的痰热,让人起码先变成普通的热病,接着再来对付外邪。

请注意,虽然仲景老师在这里就整了一句:“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但可不要真的只用黄芩汤。后面该散外邪就得散外邪,散完外邪,如果人还有咳嗽、口渴等热象,那该清热就得清热,就像徐灵胎老师对黄芩汤评述的那样:“下利即专于治利,不杂以风寒表药,此亦急当救里之义。若呕,亦即兼以止呕之药。总之,见症施治,服药后而本症愈;复见他症,则仍见症施治,可推而知也。”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