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庆勇医案(三零二):“细辛入汤剂可过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案
2024
08-27

何庆勇医案(三零二):“细辛入汤剂可过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案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阳和汤;“细辛不过钱”纯属谬传

病例实录

翟某,女,76岁。初诊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主诉:间断胸闷,心慌10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心慌,胸闷,自服速效救心丸,不能缓解,就诊于北京军区总医院,被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建议安装起搏器,但患者因惧怕手术拒绝安装,近10年来患者长期自觉胸闷(“如有物堵在胸口,胸口不舒畅”(患者语))。反复就诊于多家西医院,并在我院曾经住院治疗过4次,2010年12月21日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总心搏71337次(24小时),窦性停博最长2.3秒。窦性心律,最大90次/分,最小41次/分,平均52次/分,偶发室性早搏。

近10年来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异山梨酯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住院期间反复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而心悸,特别是胸闷症状10年来未见缓解,患者痛苦不堪。

刻下症:发作性胸闷、胸痛,伴气短,动则喘甚,夜间可平卧,偶有心慌,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头部汗出,腰酸畏寒,四肢发凉,耳鸣如蝉,听力下降,健忘,反应迟钝,纳少,眠可,大便略干,2天/次,小便调。

查体:面色㿠白,体形中等,舌暗,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

既往史:1990年于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现注射诺和灵30早18IU,晚15IU,皮下,餐前15min,血糖控制良好。2005年于我院诊断为“高血压病”,现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日1次,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 日1次,血压控制在140/75mmHg。2007年4月因“排尿困难”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右肾盂积水,输尿管狭窄,输尿管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状况良好,但会反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2009年3月于我院住院期间被诊断为“脑梗塞,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西医诊断: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高血压病 3级(极高危组) 3.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 4.脑梗塞后遗症 5.输尿管恶性肿瘤术后。

西医治疗:治疗方案同以往不改变(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异山梨酯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丹红注射液)。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本案患者面色㿠白,反应迟钝,纳少,腰酸畏寒,四肢发凉,脉沉细。符合少阴病的提纲症状,故本案患者六经辨证为少阴病。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是治太少两感的代表方。日本汉方学家矢数道明的《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为:恶寒,微热,脉沉细,全身倦怠,乏力,嗜卧,颜面苍白,贫血貌,身体沉重,手足冷,咳嗽,背部头部恶寒,吐稀薄样痰,尿清长量多,或浮肿小便不利。本案患者症见发作性胸闷、胸痛,伴气短,动则喘甚,腰酸畏寒,四肢发凉,耳鸣如蝉,听力下降,偶有心慌,全身乏力,健忘,反应迟钝,面色㿠白,舌苔薄白,脉沉细。加之六经辨证为少阴病,故本案患者方证辨证为少阴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诊断与治疗

中医诊断:胸痹 少阴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阳和汤证 丹参饮证。

治疗: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合丹参饮。

麻黄10g,附子10g(先煎1小时),细辛6g,丹参30g,檀香6g,砂仁6g,熟地10g,鹿角胶10g,干姜10g,肉桂3g,白芥子10g。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诉服完3剂中药后,胸闷、心悸症状,特别是胸闷症状明显改善。服完6剂后,患者自觉“胸前开阔舒坦,如胸前搬开了一物体,这种舒服感觉10年间未曾有过。(患者语)”。

效不改方,继续服用原方3剂后,患者诸症消失,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心搏数88173次/分,窦性停博(>2秒)0次,窦性心律,最高心率94次,最低心率44次,平均60次/分;房性早搏,部分成对,可见短阵房速;偶发室早。

患者高兴出院。

按语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原本为中医外科著名方剂,主治一切阴疽。本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笔者临床常用其治疗阳虚寒凝之内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案患者还症见发作性胸痛、舌暗,边有瘀斑,此乃血瘀之象,故合用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以活血。

另外,关于细辛的用量,有“细辛不过钱(3g)”的说法,但笔者通过临床体会这一观点纯属谬传。笔者临床中细辛常用6~10g,而患者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正如当代医生刘沛然医师曾自服细辛五钱(15g),而未觉不适,可见细辛单用是可以超过3g的(刘沛然 著《疑难病证倚细辛》)。近代大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细辛二钱非不可用”。近代名家印会河说“《伤寒论》约14方中用了细辛,其中少则一两,多则三两。关于汉代一两折合现在约一钱,或3g,或多一点,临床可用至10g,是不会出什么事故的”。(韩仲成 著 《随印会河侍诊记》)。关于“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出自宋·陈承《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可验。”分析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细辛用量,最大用量三两,其中、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等皆用细辛三两,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用二两。当前的《方剂学》按照《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认为汉之一两为3g。而《中国度量衡史》则记载,东汉制一两折合现代13.92g。可见仲景用细辛已达9g(过钱),或者更多。还有《神农本草经》将细辛列为上品,所谓上品可以久服,可以延年益寿。其原文说(细辛):“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