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李东垣的这首方居然能治这么多病
2024
07-11

李东垣的这首方居然能治这么多病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李东垣所创方剂,首刊于《脾胃论》。方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等药组成。功用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中重用黄芪,入脾胃益气固表为君;人参,炙甘草,白术益元健脾为臣;当归补血养血,橘皮理气和胃为佐;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为使。主治脾胃亏损,饮食劳倦,气虚发热,自汗畏风,短气乏力,头痛身困,以及因中气虚弱、清阳下陷所致脱肛、久痢、子宫脱垂、排尿困难等证,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下列疾病,多有效验。

1. 慢性胃炎,胃下垂

凡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见胃脘胀痛,胸腹灼热如焚,纳差便溏等症,可用补中益气汤酌加干姜、黄连、吴茱萸等药调治。腹痛者加白芍、木香;胃黏膜有糜烂者,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胃下垂日久,腹胀纳差,宜重用黄芪、升麻,加紫河车、荷叶、葛根,益精培元,升清阳之气。

2. 体虚多汗,反复感冒

此系脾肺气虚,多为虚劳之证。当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法治疗。李东垣说:“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盖甘温能除大热。”凡遇此类患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山药,混合后研为粗末,每日用30g,加大枣2枚,生姜3片,煎水取汁,分2次服用。如是调治月余,补脾益肺,可增强抗病力,调节免疫,感冒就不易发生。补中益气汤加防风乃含“玉屏风散”一方,补中兼能疏表。黄芪得防风,不虑其闭邪,防风得黄芪,不虑其散表。黄芪与防风,相畏相使,相得益彰。山药又名薯蓣,仲景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即以山药为君;尤在泾称此药“兼擅补虚祛风之长”。补中益气汤加入防风、山药后,补中兼疏,补中寓散,补虚而兼祛风之功。我每于气虚体弱,免疫力差,汗多易感冒者,用之取效。

3.血管神经性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又称血管舒缩性头痛。此类头痛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约占头痛患者的95%。中医辨证属气虚血弱者多,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蔓荆子、葛根,多能取效。因足之三阳,皆起于头面,若气血不足,或遇风寒外袭,营卫不和,络脉挛急,每致头痛。补中益气汤益气疏表,川芎行经于少阳,蔓荆子行于太阳,葛根行于阳明,三药助补中益气汤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其效甚佳。若久痛不已,可加全蝎入络搜剔,解痉舒络定痛。

4.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大多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凡因气虚清阳不升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天麻、钩藤、全蝎、白芍等药,补脾益气、柔肝息风、通络解痉而获效验。

5.五官科及前后二阴疾病

《内经》云“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禀气于六腑,六腑受气于胃……胃之一腑病则十二经之气皆不足也”“清阳不升,九窍为之不利”。临床上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脾益气,升清降浊,可治疗多种九窍之病。

(1)气虚目暗,视瞻昏渺:大多为玄府不利,气液不能宣达所致。如缺血性视盘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升阳健脾,宣达气液,通利玄府,可获效验。

(2)视网膜色素变性(RP):临床表现以夜盲、视野缩小和色素性视网膜病变为特征。后期可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而终致失明,是遗传性视觉损害与致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医称此病为“高风雀目内障”,系元阳不足,九窍不通,精气不能上荣于目。临床上多以肾元虚衰、精气不荣与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两种证型为多。后者,《审视瑶函》称此为“阳衰不能亢阴之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夜明砂、紫河车治疗。

(3)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多为脾虚清阳不升所致。可用补中益气汤加豨莶草、全蝎、蔓荆子等治疗。此方于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同时,佐全蝎、豨莶草,祛风通络利筋骨,能抑制胸腺组织的异常增生。

(4)过敏性鼻炎:中医谓之鼻鼽,发作时鼻塞多嚏,涕如水注,为脾肺气虚,风邪外袭所致。用补中益气汤加防风、辛夷、苍耳子、藿香治疗。若为萎缩性鼻炎,鼻中常有结痂、气臭,多为脾胃虚弱、精气不荣、土不生金、营卫失和所致,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葛根、辛夷、黄芩、白芷、猪胆汁等治疗。

(5)气虚耳鸣、重听:可用补中益气汤加蝉蜕、龙骨、牡蛎、石菖蒲治疗。

(6)慢性喉炎:常见声嘶不扬,声带疲劳。多为脾虚肺气不足,土不生金。可用补中益气汤加蝉蜕、木蝴蝶、桔梗等治疗。

(7)气虚小便不利,甚则瘀闭不通: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升阳益气,化气行水。

(8)气虚便秘,传导失司: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火麻仁、决明子治疗。

6. 子宫脱垂,脱肛(直肠黏膜脱垂)

多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7. 输尿管结石

若系气虚脾胃虚弱,输尿管平滑肌运动无力,不能排送结石而致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盂积水。可用补中益气汤加金钱草、石韦、冬葵子、鸡内金等治疗。曾遇一因右侧输尿管髂部结石嵌顿,发生肾绞痛及血尿病例,上段输尿管扩张约1.5cm。治以清热利尿、排石止痛之药,不但结石未下,反增腹胀、呕吐、神疲、纳呆诸症。遂改用补中益气汤加利尿通淋之药。当晚腹痛即瘥,胸次渐开,次日能进糜粥。续服5剂,诸症悉退。做超声及腹部X平片显示,未见输尿管结石,亦未见输尿管扩张。

总之,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范围甚广,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使用时应当注意,患者必须具有元气亏损、脾胃虚弱,卫外不固或清浊升降失司等证候,方可用之。病虽异,只要证同,治亦可同,此所谓“异病同治”之理。若上述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火邪上逆,湿热蕴阻,阴虚阳亢等病理变化,就不可妄投此方了。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医论医话及疑难重症中医临证思辨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全书主要分三个部分,即医论医话、方药杂谈及疑难重症验案111例临证思辨录。

第一、二部分是医论医话及方药杂谈,主要涉及对中医药一些基本理论、治疗方法的认识理解及在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再认识。书中提出了中医学应是生态医学,正邪共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等医学新识;阐释了中医对肿瘤(癌症)的认识和治疗原则,应是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祛邪(痰、浊、湿、瘀、毒),以维持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稳定(阴阳平衡)和生命的最佳状态(阴平阳秘),其治疗原则为内外兼治、重在调内,病证结合、重在辨证,标本兼及、重在固本,扶正祛邪、重在平衡,延续生命。探讨了仲景学说及历代一些名家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如研究《伤寒论》中辨证施治及病证结合的治疗方法;探讨刘河间的玄府理论及其在临床的运用;探讨李东垣脾胃论思想及其在临床的运用,如对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性疾病、眩晕、失眠、肠易激综合征及五官科疾病等的治疗运用,并对其“阴火”学说做了新的诠释;论郁病一文,是根据朱丹溪“百病多生于郁”的观点,提出了郁病的治疗应根据其病因、病机、病位的不同,而采取与肝、心、脾等脏腑相联系的不同治疗方法。对一些疑难性疾病,运用中医的优势,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如中医对肿瘤(癌症)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对扩张型心肌病的分期辨证施治;对心身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采取按脏腑分类的证治方法;对小儿抽动症按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辨证分型;百日咳从胆论治,玻璃体混浊的五型辨证施治,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等,都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对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也做了较为全面的客观论述,认为严格的中药质量控制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环节。这部分还对中、西医的优势做了较为客观的分析比较,认为中、西医各有特色,可以优势互补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第三部分是疑难重症临证思辨录,详载医案111例。从古至今,中医因其整体观念的认识论、辨证施治的方法论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客观性,凡中医执业者,除少数为专科者外,大多为全科医生。本人从事中医临床已逾半个世纪,不少病家来此就诊,已历三代。病者万千,病种繁多,内、外、妇、儿、肿瘤及五官各科,无不涉及,其中不乏能够反映中医特殊疗效的典型案例。耄耋之年,始将这些年来的临证记录及治疗感悟详加整理,遴选其具有代表性、范例性,较能反映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案例(包括已陆续在有关医学期刊报道及本人专著中涉及的案例),编纂汇集,供业内人士临床、教学及学术研究时参考。

END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