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经方新识新用 | 大黄黄连泻心汤 ’治鼻䶊、牙疼、吐血、心烦、失眠、高血压、癫痫、经不行
2024
06-08

经方新识新用 | 大黄黄连泻心汤 ’治鼻䶊、牙疼、吐血、心烦、失眠、高血压、癫痫、经不行


方论《绛雪园古方选注》:“痞有不因下而成者,君火亢盛,不得下交于阴而为痞,按之虚者,非有形之痞,独用苦寒,便可泄却。如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连泄气分之热,且大黄有攻坚破结之能,其泄痞之功即寓于泻热之内,故以大黄名其汤。以麻沸汤渍其须臾,去宰,取其气,不取其味,治虚痞不伤正气也。”【出处】

《伤寒论·太阳病》篇;《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

【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组成】

大黄6g,黄连3g,(黄芩3g)。

【原方剂量及用法】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就是开水,意思是用开水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然后去年两药的渣,只喝剩下的药汤。)

【功效】

泻热消痞。

【主治】

热证。

【用方指征】

心下痞塞,按之柔软,心烦口渴,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浮。

【用法】

将药放入沸腾开水中浸泡,温服。

【传统方义】

大黄泻热开结,黄连、黄芩清心胃之火。本方妙在不用煎煮,而用沸水浸泡药物,既发挥其泻热消痞药效,又不致苦寒直走肠道而泻下,为浊药轻投妙法。

【现代新识】

①本方应有黄芩。《伤寒论》以泻心名方者,均有黄芩,从本方主治热痞证看,应有黄芩。

②本方煎剂有明显促进血小板粘附作用,治疗热证出血有肯定疗效,如吐血、䶊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咯血、脑溢血等等。

③本方抗炎有效,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与链霉素、青霉素相近的抗菌效能。还常用于治疗急性咽炎、口腔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④本方具有推迟惊厥发生的中枢抑制效应。

⑤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眼病、皮肤病、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压、亢奋型精神病、癫痫、妇女倒经、肺结核等疾病。

【新用案例】①暴发火眼:

方用荆芥、菊花、薄荷、黄连、黄芩、大黄、连翘、车前子、赤芍等[方应善·孙氏泻心汤治疗暴发火眼、河南中医1990;(3):41]。

【用方奥妙】荆芥、菊花疏风清热.清利头目,使风从外解:黄连、黄芩泻火解毒,清心肺邪热,退睑珠赤肿;大黄泻热通,荡涤肠胃,给邪以下解;车前子引热从小便出,赤芍活血凉血,共奏内清外散,风热同治,祛瘀消肿之功。

②花癫症:

患者表现为头晕目赤口苦,胸胁胀痛,暴躁易怒,衣着讲究,勤于梳洗,思婚急嫁而吵扰不休,或逢男即拉,拒之则打骂。舌红,脉弦数。证属肝经郁热为主,治宜清肝泻火。

处方:

石决明 30g,龙胆草 24g.白芍18g、芦荟 9g、黄芩、栀子各15g,黄连9g、生地24g,大黄30g,代储石、珍珠母各 30g,甘草10g。另用生铁落 60g、朱砂6g,研末冲

[丁德正·花癫症证治,河南中医 1988;(5);28]。

花癫症,又称花颠、花心风。主要症状为思男心切.不知羞耻,见到男人,或抱住不放,或狂吻要求性交,露乳裸阴,梦交频频等等。有肝火、痰热、心火、痰火、气虚痰结等诸型。凡在实热证型中,大黄黄连泻心汤均可加入,以泻热宁神。

【刘渡舟经验】

一代国医大师刘渡舟在讲授《伤寒论》本方时说——我喜欢用这个方子,在临床没少用。治鼻子䶊血、牙疼、吐血、心下烦、睡不好觉,就是用点儿大黄、黄连,砌一碗茶,泡一会儿,喝一喝,效果非常好。这个方稍微有点儿泻下,要说一点儿泻下作用没有也不现实,但是它不是太厉害。大黄黄连泻心汤加上黄芩,就是三黄泻心汤。这是个古老之方,也不是张仲景的。太仓公淳于意的诊籍里有一个“火齐汤”,据说就是三黄泻心汤。古人用它治妇女因心火不能下降,所以“胞脉闭也”,月经不来。因为心主血脉,通于胞,通于子宫。如果心火总往上来,不往下降,月经就不来了。月经不来了,这个人烦躁,很难受的,就是月经病了,所以用泻心之法。一泻心火,心火一下降,心的血脉下达了,月经就来了。唐容川《血证论》治热性的吐血,头一个方子就是泻心汤。泻心汤治血证,效果是非常好的。这里是治热痞,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要用泡药之法。

 来源 | 《经方新识新用》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