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自然论》医理求真
2024
06-08

《中医自然论》医理求真

(十三)

        五、知“器”者治形,知“炁” 者治本:        习医者盖一不通于道,治道亦无一不通于医道,未有不谙治道而能医病者,亦未有不精医道而能愈病者。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非者谓之道,“器”乃客体,道是主体,知者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此人之本也。形上形上到极至,形下不就成“道”了,道与器只是相对层次的转化,归“一元”。 中毉是人类综合之学,是广义科学之科学,而非狭义自然科学之科学。因为就狭义科学而言,中华之道重形而上的哲学…,是科学之本一一前科学、超科学。故今天人们认为的中毉非科学性不是中毉的无用性,而恰恰是人类对于现今科学完整性(广义科学)再认识的高瞻远瞩性思考。无极、太极、阴阳、元炁合而为道。关于道,站在什角度说什么道,正如上海的陈某的口头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当时对此话不甚理解,后经“诸行”证明就是“方便道”。 如 :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一是非常道 ;          2、转换为凡转圣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二为道),二生三,三生万物,二生一转先天“一真”一一世间道 ;          3、另有无心“器”之道:“唯物为道,万物生二/二元对立,对立斗争而称霸一一独大为道”。        如上1、2、3世界观不是同,表术道就是佛有佛道,人有人道,魔有魔道,层次下下者胡说八道。但自然大道如如不动,不管你是见与非见,宇宙自然规律(真谛)层面/零是无极(由无生有),无极生太极,太极为二是阴阳,三是精(形)炁神(万物)。      再说“3、无心器之道”,物法是客观存在(佛教称“色法”),而心法也是客观存在的,争论无果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观念的偏差,给毉疗事业带來太多的误区。相信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下,定会转变形而下的知见,万法归宗是必然之路。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无极),天下之始;有名(太极),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       观念不变西毉“器”之道很难上升世间道,传统中毉世间道也难上升为出世间道。毉学是为众生拔苦,为大众心身健康长寿的,形炁“和”则“阴阳为道(精神物质本一元)”,“万物负阳而抱阴,充炁以为和”。太极复归于无极(万物复归于零,宇宙本源),无极(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没有边际)即不可再分割的最基本粒子“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真如本性;太极(具形状边际和量子波遥远边际的阴阳组合体)即形神统一的具体客观事物“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波粒两象性。        无极者宇宙本源(《道德经》重无极):  无极者=道→源炁→真性自如来→宇宙本源→大和能量场→真空自振荡终极物质(“大手印”)→宇宙量子整体量子波;信息载体。“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规律),即所谓太极也。《通老子论》言:道者自然,《易》谓之太极’极深研几’,《春秋》谓之元(本源),《老子》谓之道,释迦谓之空。又名自性、真如、纯一、实相、谛理、妙有、如来藏…净觉、楞严、般若、菩提、涅槃、佛性……”,故有“佛说种种名,诸义皆圆,尽此般若一法”。以理言之为’道’,以数言之谓一,以体言之谓无,以物得开通(规律)谓之道,以微妙不测谓之神(信息),应机变化谓之易(生生),总而言之,皆虚无【无极】之谓也。”即看不见、摸不着唯言语道断、心行灭处、缘起性空、止观体察。道的恍惚杳冥创生状态中包含着现代基本粒子、微观质量、能量、信息(三生万物)和这一切所构成的所有物质形态之万物本源。类似现代量子波粒两象性、测不准定律,零点能量场、真空自振态-暗物质……无穷小趋向等于无穷大,它虽是万事万物的共有本质、本来面目,但它本身无相又无不相(微观基本粒子趋向于“0”又不是“0”,由此则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本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间的“执著点”转换而已”不二法门”。      《河圖洛書》为宇宙模式: 1水2火3木,三生万物,万物负阳而抱阴,充气以为和。“知其白(阳),守其黑(阴),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中央“0”)。 “0”者及《洛書》系统体现整体动态和谐与相对静止的动态平衡体现。故《道德经》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反之“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贻害无穷”。       《黄帝内经》:“拨度奇恒,道归于一” ; “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宗旨。道心得五常而善,佛心即是真如心一一无住心。有分别即魔心一一水清佛心、浑水魔心。          阴阳为引力/斥力/和力/源(基本粒子)组合:          阴=有(引力为主=看得见=物质)或相对偏重物质性; 阳=无(斥力为主=看不见=信息)或相对偏重信息性。“一阴一阳之谓道”(物质与信息之间能量流动变化规律)。         有是看得见质量(形)重(区别性);偏客观物质。阴性凝聚引力:下、地、有(具形态),相对静止的暂现,色即是空;        无是看不见、信息“神”重(整体性);偏主观思维(理和性); 阳性发散、斥力:上、天、无(虚形态)、绝对运动的永恒、真如实相;       中是质和信流动的度、能量(气)重(流动性);引斥力聚散有度(主客观统一):中、人、和、有无气化,相对封闭远离平衡耗散结构;万物皆精(形)气神(质量能量信息)的统一无极生太极,太极起源于无极。“上焦中焦下焦”与中医精(形)、气、神,万物皆精气神(下中上)的统一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者为死。…故万物一也。…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气是维持人生命的东西(物质能量),神是主宰人生命的主人。       精神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一种高级客观存在。恩格斯《反杜林论》西方马列哲学普遍认为,宇宙统一于物质。我本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这是一种片面的所见即所得的结论。我更相信于东方哲学的内容,认为宇宙由气组成,气并非一种物质,而是一种宇宙存在的基本规律,正是这个规律,才使宇宙阴阳相生,从无到有。        色法(万物)和心法(精神)同出自一源。这一起源,也就是佛陀所说的“如来”和祖师所的“心”。“如来心”所指无异,是同一真理,也就是宇宙实相。宇宙实相不可思议,微妙难测,它是活动的,活动频率高,组织密度大,就形成了精细物质,如思想、意识等,成为心法;活动频率低,组织密度较小,就形成了粗物质,如肉体、桌椅板凳等,这就是色法。色法和心法都是宇宙实相振动组成,只是假有幻象,所以变异无常,没有一定常态。比如说:色法和心法就好像是冰与炁同出一水所变现一样、同出自宇宙实相,它两只是宇宙实相活动量的聚散所显现的幻象。(如来、心、宇宙实相,就是能量子)。明白这个道理,以下几个问题就自然明白了。      色法、心法、物质界,或器世界,由众因缘和合,谓之色法。精神界,心灵上的行为,所造作的功用,谓之心法。色法与心法,本性无有自体可得,空幻不实,缘起性空,性空不碍缘起,如是实相中道,是色心二法的本来面目,学佛之人,应如是知,如是见,若如是知见,必将与道相会,去圣不远。      炁化是机体自组织自演化的主体行为:生命的本质在于:物质过程的自组织性调节,是生存“本能”。气化是有目的指向性行为:有激发/有顺序/有结果的过程流。“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气化是中医学说基本内容:离开了气即不成其中毉。有经炁、元炁、宗炁、中炁、营炁、卫炁、心炁、肝炁11、脾炁、肺炁、肾炁……,炁虚、炁滞、炁逆、炁闭、炁脱、炁陷……。       中毉诊治之道以“神”为至极,其最高境界是神诊和神治。重道轻器、重神轻形,故有“望而知之者谓之神(不等于望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治病求本,本于神”。《黄帝内经》通篇反复论述“神光不聚”、“神志失位”、“神明失守”、“神位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而纵横贯通。唯以用神察几、察机(把握规律信息),才能实现《易经》求中,识“时”之义,知“时”之行,观“时”之变,用“时”之机,求位正当;  《黄帝内经》十九病机后云:“有责求之,无者求之”“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闻之,自有绕樑余音;拘于证,囿于方者闻之,当有振聋发聩之效。此易医同源、中毉临症察机之真义也。精气神(下中上)三级控制特点: 精一一生命容器物质边界【形而下】以和为贵。下守形(重物质):“形者生之舍也;”形既是生生之气的容器,形又是生命的整体边界,具屏障功能,执行和控制主体性开放出入。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也。”“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中复炁(重能量):“气者生之充也;”气是生生之易的变化内容,是将环境非我的物质能量信息吸收利用,自我生成自组演化的主体开放目标对象。“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标本相得,邪气乃服”“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气止则化绝”。       上守神(重信息):“神者生之制也;”神是生生之道的主宰者,是进行整体性稳态和主体自适应性目标调节的控制者。故“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变化莫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神去则机息”。三位一体,由下而上,以上统下,形神不二,色法心法不二,万物藥物不二。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