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庆勇医案(七十八):古方今病亦相能:经方原方治愈反复胃脘胀满、呃逆20天案
2024
05-30

何庆勇医案(七十八):古方今病亦相能:经方原方治愈反复胃脘胀满、呃逆20天案

赵某,男,38岁,河北人。初诊日期:2017年2月11日。

主诉:反复胃脘胀满,伴有呃逆20天。

现病史:患者20天前出现胃脘部胀满症状,反复发作,伴有呃逆,肠鸣频作,偶尔反酸。现为求诊治,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反复胃脘胀满,呃逆,偶有疼痛,肠鸣频作,偶尔反酸。全身偏怕冷,汗少,大便1日1次,不成形,夜尿1次,无尿急。

查体: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沉数。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笔者临床体会到半夏泻心汤的主要方证是:心下痞满(胃脘胀满),按之不痛,肠鸣下利,呕吐或呃逆。本案患者胃脘胀满及呃逆,反复发作,肠鸣频作,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沉数,符合半夏泻心汤的方证,故辨证为半夏泻心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痞满 半夏泻心汤证。

治疗:方用半夏泻心汤。

清半夏15g,黄 连5g, 黄 芩15g,干 姜15g,炙甘草15g,大 枣15g,党 参15g。

14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服用。

二诊(2017年2月25日):患者诉服药7剂后,胃痛已愈,胃脘胀满好转约50%,呃逆痊愈,舌淡红,苔黄腻,脉沉数。

随访:继续服用7剂,诸症告愈。

按语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可知此半夏泻心汤主治邪在少阳因误下而引起的痞证。误下伤阳,寒生邪陷,寒热互结而成痞满,故胃脘胀满。寒热互结又可致脾胃失和,故有呃逆或吐酸症状。中阳不足与外邪内陷引起的寒热内结,故有舌苔黄厚腻,脉濡或数。清·陈修圆《金匮要略浅注·卷八·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说:“此为呕证中有痞而肠鸣者出其方也。此虽三焦俱病,而中气为上下之枢,但治其中,而上呕下鸣之证俱愈也”。此从气机方面解释,寒热互结于中,中气不行,上下气机不通,故散结而疏通中气,则胃胀满、呃逆及肠鸣症状均可得治。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病脉证治第十七》说:“此胃脘虚寒,肠中浮热,因而痞塞致呕之治例也。……则痞开而呕自止矣”。故以方中半夏开痞降逆,干姜暖胃,以黄芩及黄连寒凉入里,倾泻积热,以人参、大枣及甘草补气和营,共奏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本案患者胃脘胀满及呃逆,反复发作,肠鸣频作,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沉数,故方用半夏泻心汤证,治以寒热平调,泻热和中,降逆消痞。

方证总结

半夏泻心汤的方证是:心下痞满(胃脘胀满),按之不痛,肠鸣下利,呕吐或呃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