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有候 病虽在脾胃 但其本在肾
2024
04-28

有候 病虽在脾胃 但其本在肾

《素问·水热穴论篇》言:“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由此开启了后世对“胃肾相关”理论的认识。

此处主要论述的是水肿病的发病机制,强调了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有人认为“肾为胃之关”应该是对“胃为肾之关”的伪写误传。

也有近代医家认为原文中的“胃”是“谓”的通借字,应将“肾者胃之关也”理解为“肾者谓之关也”。

对于经典的学习与运用,应守其内涵而拓展其外延,需要对经典进行全面理解,方能彰显其临床指导意义。

1  “肾为胃之关”原旨及内涵

1.1  “关”字字义解析

“关”,《辞海》释义:“关,关口,关门。古设关于界上”。

《说文解字》中释义:“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可引申为“把守门户”,为门户启闭之关键。

故可将“肾为胃之关”理解为“肾为胃之门户”。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水液之源;肾主水,司全身水液代谢,为津液输布排泄之门户。

1.2  肾为胃的水液代谢之关

《内经》在论及水肿病因病机时提出了“肾为胃之关”的认识,强调肾在机体水液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关闭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意指肾气不足,关门不利则可致水液的排泄出现异常,致使水液潴留体内,而出现“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导致水肿之患。

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起于胃受纳的饮食水谷,再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的蒸腾气化和小肠的泌别清浊,最终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是在多个脏腑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然在此过程中,肾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无论是胃的游溢精气,脾的布散精微,还是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泌别清浊,皆需要依赖肾的蒸腾气化。

1.3  肾为胃的水谷精微代谢之关

精、气、血、津液均是人体内的基本精微物质,其化生都依赖于胃所受纳的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故胃又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

而胃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如何存留于体内发挥其生理效应,必然离不开肾“主封藏”所起到的司关门作用。

肾就好像“太仓”之门户,如果肾司关门不利则精液、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可能会过度流失,人体必定会因气血津液等的匮乏而出现各种虚证。

2  “肾为胃之关”的外延——肾与脾胃相关

“肾为胃之关”中的“胃”不能单纯理解为解剖上的胃及胃的功能,应是包括脾在内的中焦脾胃。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在此以“仓廪之官”来喻脾胃之职,就是强调了脾胃共司饮食水谷。

所以“肾为胃之关”可进一步理解为肾与脾胃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肾与脾胃经脉相连  

肾经与脾胃两经并行于胸腹部,且多次相交而行。

此外,肾经与脾胃两经还通过任脉、冲脉、带脉加强了彼此的沟通联系,共司身体多处脏腑官窍,运输渗灌气血,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以期维持阴阳动态平衡。

2.2  肾与脾胃生理功能相关  

肾与脾胃生理功能相关主要体现在先后天相互生养,互资互助。

肾藏先天之精,内寄元阴元阳,是五脏阴阳之根本,故称先天之本。

胃受纳、腐熟水谷,并在脾的运化功能配合下,纳运协调而将水谷化为精微,进而化生气血津液,为精微生成之源泉,故称后天之本。

然肾所藏先天之精及其化生的元气,有赖于脾胃所化生的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和培育,方能充盛;脾胃化生精微,亦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资助和促进,始能健旺。

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方能生生不息。

2.3  肾与脾胃病理相及

肾与脾胃通过经脉沟通联络,交通气血,生理上先后天相互滋养、联系密切,故在病理上常常会相互累及、互为因果。

一方面,脾胃发生病变,必然导致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而累及于肾,使得肾失充养而为病。

另一方面,肾病亦可累及脾胃,《医贯》谓:“饮食入胃,犹水谷在釜中,非火不熟,脾能化食,全借少阳相火之无形者,在下焦蒸腐,始能运化也。”

胃的受纳腐熟以及脾的运化功能,都有赖于肾中元阳的温煦和肾中元阴的濡润。

就比如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温养中州,脾胃失于温养则难于受纳腐熟化物,而出现胃脘冷痛、呕吐、便溏、完谷不化等症状。

根据“肾为胃之关”的经义外延,我们可知肾与脾胃联系密切,不但生理相关而且病理相及。

脾胃须得肾中元阳的温煦,才能正常的纳运水谷精微,阳明燥土亦有赖于肾中元阴的滋养才能柔润而不燥。

所以在临证之时,对于脾胃的病证,因肾病而及脾胃者,其病虽在脾胃,但其本在肾,故当根据辨证情况从肾论治。

对于非由肾病所致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兼用补肾法亦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临床中治疗诸如此类肾阳虚衰,中焦失温而脾胃不健,或脾胃久虚,损及肾阳的病证,如小儿消化不良、老年脾胃病、胃病日久者,都应时时不忘把温肾补火作为重要一环。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