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小儿脾胃病用药
2024
04-16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小儿脾胃病用药

【邱根祥诊治小儿脾胃病用乌梅等柔润和胃】胃喜润恶燥,以降为用,“胃肠以通为顺,以通为补”,故常在健脾等方剂中加乌梅、黄精、玉竹、石斛、麦冬等柔润和胃之品及砂仁、鸡内金、神曲、焦三仙等开胃助纳之品。

***

【李乃庚辨治小儿脾胃疾病用乌梅治泄泻】遇泄泻日久伤阴时,常取酸甘化阴法,方选连梅汤加减,选用乌梅、生白芍、生甘草、石斛、沙参等生津之品,以救其津液。

***

【陈辉清治疗小儿泄泻用药经验】腹泻初起,党参可以不用;湿盛腹满,甘草应慎用;寒泻加砂仁壳温中行气开胃消食;中寒甚者,当加干姜以温中逐寒;四肢厥冷,附子四逆汤为首选;木香用量少,有止痛止泻之功,多用反泄,加用炒白芍可缓里急;暑湿之泻,藿香、滑石、扁豆花解暑化湿而不伤津;泻下如水,水湿为患,当加泽泻、车前子以利水,但不应过用分利以免耗液;脾虚者尤应加麸炒山药、薏苡仁以扶脾渗湿。伤食之泻,当分清何种积滞、油腻所致,选用焦山楂、槟榔;伤谷食多选炒麦芽、炒谷芽;蛋类食滞重用鸡内金;风寒食滞用焦曲必不可少。伴有恶心呕吐,加姜汁竹茹;寒呕加丁香。久泻气陷、大肠失固加木瓜、乌梅以酸涩固肠;胃阴伤致唇干口渴,石斛、乌梅以养胃生津;便下黏液,二陈汤可收功。

***

【王霞芳从肝论治小儿胃脘痛理气药的应用经验】如一般气滞选用药性平和清香的紫苏梗、青皮、陈皮、香橼皮、佛手花、玫瑰花、绿萼梅等调理气机又不伤阴,取其“轻可去实”之意。湿滞气郁,用药性偏温燥的苍术、厚朴、木香;气滞血瘀,用偏走血分的郁金、延胡索、丹参;胃寒气滞,用乌药、砂仁、豆蔻;中脘痞闷,腹胀明显或气滞而痛者,用药性香燥善走窜的香附、川楝子、九香虫、降香等,使气血流通,病证得解。

***

【倪菊秀从肝论治小儿脾胃病用花类药经验】花类药多为轻灵之品, 药效平和, 药性流通, 尤适于调节小儿脾胃气机, 无耗伤之弊。临床常用扁豆花、旋覆花、厚朴花、合欢花、蒲公英、佛手花等。其中, 扁豆花、厚朴花均为化湿和胃之品, 前者清热除湿而无温燥伤津之弊, 尤适于暑月湿困之胸闷脘痞、吐泻等症;后者芳香苦温, 长于理气宽中, 功似厚朴而力和缓, 尤适用于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旋覆花入肺脾胃大肠经, 降气化痰, 降逆止呕, 历代医家多用于除胸膈痞满、消噫气呕吐, 为治肺、胃气上逆病证之要药;惟其辛苦微温, 阴亏津伤者忌用。蒲公英、合欢花为清中焦郁热之品;前者入肝胃二经, 可泻胃热, 清湿热, 兼有疏郁之效, 适用于肝郁有热之口苦、恶心、苔黄根腻、絮烦不眠等症;后者味甘性平, 安神解郁, 活血理气, 不仅善治虚烦不眠、健忘多梦, 且擅疗脾胃郁热之胸闷脘痞之症。佛手花功似佛手柑, 入肝肺脾胃经, 味甘性平, 芳香而不峻烈, 开胃醒脾之余, 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尤适胸胁胃脘气滞作痛之症。

***

【钱育寿治疗小儿脾胃病用药经验】炒竹茹化湿醒胃,止呕除烦。质轻性平,属寒属热,皆可配伍,故用之较广。沙参,养阴润肺生津,“为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不燥,润泽不滞。”(徐灵胎语)与化湿药配伍,养阴不留湿,与理气药配伍制其燥性,不阻气机,又小儿阳有余而阴不足,故较喜用;炙藕节,藕节原为止血之品,其炙后用以止泻,具涩而不滞之优。

【文中药方谨供专业人员交流参考,患者或家属不可擅自使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