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7 白芥子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Bái Jiè Zǐ 【别名】辣菜子(《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芥条。 【生境分布】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 Read More >
201502-05 土牡蛎 width="450"] 土牡蛎[/caption]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Tǔ Mǔ Lì 【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冬季水枯时,在河滩沙坝上收集,洗净泥沙,晒干。 【原形态】贝壳2片,同形,呈长椭圆形,长约16厘米,高约7厘米,前部短圆,后部伸长;.... Read More >
201502-04 菊花【菊科】 width="2048"] 菊花[/caption] 【中药概述】 菊花为菊科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表证,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如桑菊饮;发热盛者,可配黄芩 芦根等,如(<和剂局方>桑菊饮)。 2.清肝明目:用于.... Read More >
201412-26 龙胆 width="570"] 龙胆[/caption] 【出处】《本经》 【拼音名】Lónɡ Dǎn 【别名】陵游(《本经》),草龙胆(《本草图经》),龙胆草(《履巉岩本草》),苦龙胆草、地胆草(《滇南本草》),胆草(《药品化义》),山龙胆(《浙江中药手册》),四叶胆(《广西中兽医药植.... Read More >
201408-18 四楞筋骨草 width="600"] 四楞筋骨草[/caption]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Sì Lénɡ Jīn Gǔ Cǎo 【别名】筋骨连(《草木便方》),箭羽筋骨草、箭羽草、舒筋箭羽草(《四川中药志》),四棱草(《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四楞筋骨草的全.... Read More >
201406-29 红背酸藤 width="499"] 红背酸藤[/caption]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Hónɡ Bèi Suān Ténɡ 【别名】头林沁(《广州植物志》),酸藤木(《陆川本草》),黑风藤、风莓、酸藤(《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酸叶胶藤的根及叶。全年可采。挖.... Read More >
201405-23 刺李 刺李[/caption]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Cì Lǐ 【别名】茶茹(藏名)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的果实。8~9月采将成熟果实,用白糖制成果脯备用。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3米。枝节上有3枚针刺,刺长至2厘米,成三叉状,粗大;节间.... Read More >
201405-23 蚯蚓 蚯蚓[/caption] 【出处】《本经》 【拼音名】Qiū Yǐn 【别名】蠖蚓、竖蚕(《尔雅》),丘螾(《淮南子》),蝽端(《淮南子》高诱注),附蚓、寒蟪、寒蚓(《吴普本草》),蜿螾、引无(《广雅》),曲螾(崔豹《古今注》),曲蟮(《小品方》),土龙(《别录》),地龙子(《药.... Read More >
201405-01 鹿含草 本品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的干燥全草。 【别名】 鹿衔草、鹿寿草、破血丹。 【性味】 味苦微甘,性温。 【归经】 入肝,肾二经。 【功效】 怯风除湿,强壮筋骨,补虚益肾,调经活血,收敛止血。 【主治】 风湿痹痛,肾虚盗汗,....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