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大全 > 鰕虎鱼
2014
07-13

鰕虎鱼

鰕虎鱼 - 第1张  |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鰕虎鱼[/caption]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Xiā Hǔ Yú 【别名】鲨、蛇(《尔雅》),吹沙(《临海异物志》),沙沟鱼、沙鰛、叼浪鱼(《纲目》),沙竹(《医林纂要》),光鱼、油光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来源】为鰕虎鱼科动物刺鰕虎鱼的肉。 【原形态】 体长,前部略呈圆柱形,后部侧扁。体长约10余厘米;头部大而长,头高稍低于体高。吻长,前端钝圆,正中有一隆突。眼中等大,呈背侧位。眼间隔窄,稍凹。口大,略成斜形。下颌稍短,上颌后端终止于眼前缘的下方或稍后。唇厚。舌宽,前端呈截形。齿尖锐,呈锥形,上、下颌均排列成狭带状。鳃孔略向前下方延伸至胸鳍基底下方;峡部颇宽。鳃耙短,甚粗。体大部分被栉鳞,项及胸部被小圆鳞,头部除后头、颊上部及鳃盖上部被小圆鳞外,其他部分均无鳞。体侧鳞纵列鳞46~50,横列鳞约17。背鳍2,Ⅷ,14;第1背鳍较低,鳍棘细弱,平放时,不达第2背鳍起点。第2背鳍较高,平放时,后部鳍条常可达尾鳍基部的副鳍条。臀鳍12~13,起于第2背鳍第4鳍条的下方,约与第1背鳍等高。胸鳍尖圆19~21,约与腹鳍等长。腹鳍Ⅰ15。尾鳍后缘呈尖圆形。体上部灰褐色,下部较淡。体侧有不明显的暗斑5~6个。吻部色较深,颊部有暗色条纹。背鳍有排列成3~5斜纵行的暗色斑点;尾鳍有波状横纹7~10条。 栖于沿海及河流中。多居于水的下层。以小虾、小鱼等为食。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沿海各地,以南部尤多。 【性味】 甘咸,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温,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平。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能主治】 ①《纲目》:暖中益气。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食之主壮阳道,健筋骨,行血脉,消谷、肉。 ③《医林纂要》:利小水,通淋。 【注意】姚可成《食物本草》:多食生痰助火。 【摘录】《*辞典》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