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Xiānɡ Guì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香桂的树皮、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C.randaiense Hayata;C.albiflorum Nees var.Kwangtungensis Liou Ho;C.chingii Metc.]
采收和储藏:立夏前后,在近树根处及树十分技处,上下各横截半周,剥取半周树皮,保留半月,让其继续生长。全年均可采,洗净,晒至7-8成干,层叠作圆筒状,再晒干,捆扎成件。
【原形态】香桂,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灰色,平滑。枝条密被黄色平伏捐状短柔毛。叶近对生或互生;叶柄长5-15mm,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5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线,上面深绿色,光亮,幼时被黄色千伏绢状短柔毛,后渐脱落无毛,下面黄绿色,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后渐稀疏,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中脉和侧脉在叶片面凹陷,下面凸起,侧脉脉腋有时在叶下面呈不明显囊状,上面略为泡状凸起,革质。花序腋生,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最末分枝,具3-5朵花,作聚伞状排列。花两性,长3-4mm,淡黄色;花梗长2-3mm,密被黄色平伏绢状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mm,花被片6,外轮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mm,宽1.5mm,内轮卵状长圆形,长3mm,宽1.7mm;能有雄蕊9,花药背面和花丝被柔毛,第1、2轮雄蕊长2.4mm,花药与花丝近等长,4室,内向瓣裂,第3轮雄蕊长2.7mm,花药4室,外向瓣裂;退化雄蕊3,长.2mm,柄被柔毛,位于最内一轮;子房球形,直径约1mm,无毛,花柱长2.5mm,柱头盘状。果实椭圆形,长约7mm,宽约5mm,蓝黑色;果托杯状,直径约5mm,先端全线。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山谷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
性状鉴别 树皮呈不规则板片状,边缘常翘起,长短宽窄不一,厚1-4mm。外友而灰棕色,散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地衣斑及不明显的皮孔;内表面红棕色,光滑,具细纵纹。质坚硬,较易折断,断面较平坦,可见细纵纹。有特异芳香气,味辛而微苦。
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木柱细胞数列,壁厚,木化。皮层细胞有纹孔,含棕色内含物及草酸钙小方晶;石细胞少数,散在。中柱稍部位石细胞断续散在,石细胞类图形或长圆形,长44-80μm,直径32-45μm,壁厚8-16μm,有的和纤维来伴随。射线1-2列;多数韧皮部细胞含有棕色物。
【化学成份】
香桂皮含挥发油2.4%,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
叶含挥发油0.3%-0.5%,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eugenol),燕樟醇(linalool),牛儿醇(geraniol),桉叶素(cineole),柠檬醛(citra),α-菠烯(α-pinene),黄樟醚(safrole)等。
种子含脂肪酸61.4%,主要为月桂酸(lauric acid)和癸酸(caPrlc acid)。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胃;脾;肝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活血通脉。主胃寒疼痛;胸满腹痛;呕吐泄泻;疝气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血痢肠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外敷。
【摘录】《中华本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961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