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Pánɡ Pí Yú
【别名】鱊鮬、鳜鯞(《尔雅》),婢聂、青衣鱼(崔豹《古今注》),旁皮鲫(《尔雅翼》),鮬鱼(《滇南本草》),文魮(《医林纂要》)。
【来源】为鲤科动物中华鳑鲏鱼的肉。
【原形态】
体侧扁,高而短,略呈卵圆形。体长约4~15厘米。头小,眼大,口端位,鳞圆,侧线不完全,鳞片30~40。背鳍Ⅲ9~10。臀鳍Ⅲ8~10,起点在背鳍后部之下。尾鳍分叉。体背灰绿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
鳑鲏鱼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尚有刺鳑鲏、石鲋鱼及小须鱊等种。
【生境分布】栖于江河、湖泊、池沼中。以藻类植物为食。多分布华东、华南一带。
【性味】
①《滇南本草》:味甘。
②《医林纂要》:甘,温。
【功能主治】
①《滇南本草》:煮食令人下元有益。添精补髓,补三焦之火。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益脾胃。
③《医林纂要》:善发疮,可用以起痘毒。
【摘录】《*辞典》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679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