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Máo Shǔ
【英文名】Rhizome of Winged Yam
【别名】黎洞薯、大薯、薯子、脚板薯、鸡窝薯、去饼山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alata L.[D.alata L. var.purpurea (Roxb.)M.Pouch.]
采收和储藏:冬初挖掘块茎,洗去泥土;或放在缸内,盖沙贮藏。
【原形态】参薯,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野生者块茎多为长圆柱形;栽培者块茎变异较大,呈长圆柱形、圆锥形、球形、扁圆形而重叠,或有分支。茎右旋,无毛,通常有四条狭翅,基部有时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绿色或带紫红色,长4-15cm;叶片绿色或带紫红色,纸质,卵形至卵圆形,长6-20cm,宽4-13cm,先端短渐尖、尾尖或凸尖,基部心形、深心形至箭形,有时为戟形,两耳钝,两面无毛;叶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1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