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大全 > 柳枝
2011
08-18

柳枝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纲目》: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苏恭所说为是。按《说文》云,杨,蒲柳也;从木易声。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柽,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杨柳纵横倒顺,插之皆生。春初生柔夷、即开黄蕊花,至春晚叶长成后,花中结细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绒,因风而飞。其嫩芽可作饮汤。

【拼音名】Liǔ Zhī

【别名】杨柳条、柳条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babylonic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摘取嫩树枝条,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荫,较耐寒,耐湿性强,短期淹水没顶不致死亡,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活的壤土或石灰石性土壤生长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可以用种子繁殖培育新品克服长期无性繁殖而引起的植株早衰现象,并可增强抗病能力,随采随播。扦插繁殖为主,春、秋季均可扦插。春季在萌芽前,秋季在落叶后,选2-3年生,直径0.8-1.5cm,长15-20cm的插条,按行株距30cm×20cm扦插育苗;或按行株距2m×20cm或3m×2m开穴,扦插造林。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及时去萌蘖,追施氮肥,清除杂草,秋季落叶后进行冬剪,提高分枝点。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锈病,虫害有光肩星牛、柳瘿蚊、杨扇舟蛾、柳九星叶(虫甲)、柳毒蛾、柳金花虫等。

【性状】
性状鉴别 嫩枝圆柱形,直径5-10mm,表面微有纵皱纹,黄色。节间长0.5-5cm,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而浅棕色,木部宽而黄白色,中央有黄白色髓部。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 枝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外被较厚角质层,较粗的枝可见木栓层。皮层明显,中柱鞘部位可见纤维束群,老枝为断续排列的环状,韧皮部宽广,有纤维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绝大部分,导管常单个或1-3个相连。中央髓部发达,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化学成份】木质部含水杨甙(salicin)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Saligenin或 Salicyl alcohol)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性味】苦;性寒

【归经】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2.《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3.《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4.《纲目》:煎服,治黄痘,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5.《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摘录】《中华本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