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永民265、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病人受寒着凉了,脉弦细,弦脉摸上去像弓弦一样。诊脉一般先诊一只手,然后诊另一只手,接着两只手同时来诊脉。脉像绷紧的弓弦一样,这是弦脉。一般人觉得摸脉很神秘,其实大道至简,哪怕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摸脉也知道是什么情况。只要多摸脉,摸到脉就可以感受到脉的情况。很多人把摸脉看得很神秘,是因为不熟悉,经常摸脉就熟悉了。比方说一个农民种地,种水稻,种蔬菜,他非常熟悉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除草、施肥等。如果让一个城里人种地,他可能就不知道了,因为不熟悉。如果这个城里人在农村干一年农活,自己都实践过了,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天天接触就熟了,诊脉没有什么特别巧妙的东西。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卖油翁》,“唯手熟尔”,经常摸自己的脉,时间长了就熟了。诊脉,要和八纲联系起来,脉充实有力是阳脉,弱细无力是阴脉;脉浮和表有关(有时里实也会脉浮),脉沉病在里,弦脉有时是半表半里证;津液虚的脉缓、涩、芤、细、短,阴虚阳亢的脉细数、顶手,弦紧的脉一般和淤堵有关;热证脉数有力,寒证脉迟无力。刚开始诊脉,可以从摸自己的脉开始,每天摸脉十分钟,感受脉的浮沉、迟数和虚实。脉弦,身体把血管收紧,收紧以后,血压增大一些,就容易输送到全身,这是因为身体的津液不足了,也可能是身体有淤堵,或者身体有寒。在小区里看到保洁大姐,拿水管冲洗地面和垃圾桶,她用手捏着水管的出口,这样水就可以冲远一些,水也更有力了。脉弦,是人体把血管收紧,为了让血液更容易输送到全身,因为身体的津液虚了。脉细,血管细了,津液不足,脉弦细代表津液不足,脉弦有可能是身体有淤堵或者有寒,影响了血液循环。脉弦有时是少阳证,半表半里证容易有弦脉。头痛发热者,头痛,少阳病的病位在半表半里,可能头痛。病位在表,可能头痛;阳明里实热证也可能头痛;阴证的情况津液到不了头部,也可能会头痛。单一证不可断,任何原因都可能导致这个证。所以一个人开口就问头痛怎么治,那只有神仙知道,除非全面辨证。头痛发热,身体发热,不仅太阳会发热,少阳也会发热,阳明也会发热。所以问发烧怎么治也是同样无法回答。有的人在群里提问,群不是看病的地方,看病是很严肃很严谨的一件事情,不像去药店里买药,说咳嗽了,店员马上就跟你说哪个药,那是经验方思维,中医要辨证施治。不管多么复杂的病,多么难治的病,一定有蛛丝马迹。人生病了,不可能什么症状都没有,也没有不舒服,假如没有不舒服就不用担心了。只要津液足,能量平衡,没有发烧,胃口也好,吃喝拉撒睡正常,你管它干什么?头痛、发热,脉弦细,是少阳证。脉弦细,津液不足。为什么津液不足?胃弱,半表半里证的本质是胃弱。少阳不可发汗,为什么?伤寒论的基础原则,“健脾胃,存津液”。脾胃是运化之源,是人体津液能量的来源。胃弱了以后,津液就不足了。津液都虚了,还用发汗、催吐、拉肚子的方法治疗,就错了。这个时候应建中,让身体自己能够生成津液,而不是一直给身体津液。如果一个人快饿死了,情况危急,不是直接给他一个好工作挣钱,而是马上给他饭吃,让他活下来,接着再给他找工作,让他能够自力更生。治病是和国家管理的原则是一样的,国家支援灾区也是这样,刚开始是支援帐篷、方便面这些物资,等灾情过了以后,再帮助老百姓把房子建起来,让大家恢复工作,就有收入了。单纯的少阳病不能发汗,如果小柴胡汤证发汗,就有问题了,可能会谵语。小柴胡汤证,半表半里证,胃弱上热,人体的大循环有问题,往来寒热、胸满胁痛、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这时病人的津液更虚了,头部还有热,津液虚有热,头部就兴奋起来开始反调津液,谵语说胡话,直接原因是头部津液虚有热,根本原因是肠胃的问题。因为柴胡证本来就肠胃弱,发汗以后,肠胃里的津液消耗以后,肠胃里的食物或者宿便,就变得干硬了。大便干硬不能排出去,身体就会调津液向里来排这个异物。里边的津液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热,大便就干了。大便干了,有热,本来柴胡证也有上热,有热又津液虚,人就会说胡话或者磨牙。肠胃问题是根本原因,所以治病要求其本,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解决问题。如果肠胃里面有淤堵,有实有热,把实热去了,津液回来了,就不谵语了,就好了。如果单纯有热,就清热,有实就去实,阳明证里实热急下存阴,淤堵去除后津液就回来了。在阳明病里面讲了三种阳明,正阳阳明、太阳阳明和少阳阳明。少阳阳明是发汗以后津液不足,造成了里实,肠道里面实,“胃家实也”,造成了少阳阳明。所以,津液少了虚烦心悸。心悸是津液不足,心脏的问题是血的问题。在问证的时候一个病人说心慌心悸,嘟嘟嘟的跳,津液不足要补津液。每看到一个证,要想人体是怎样运行的,它的原理是什么。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311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