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中医经典里,五运六气有三阴三阳,《伤寒论》有三阴三阳,这两个体系的三阴三阳是毫不相干还是有共通之处呢?二十四节气是否只是一个气象学概念,还是另有玄机?且随灵灵一起来探寻。
淺 説
深
傷 寒
六气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有人说,五运六气是中医皇冠上的明珠。既然是皇冠上的明珠,自然是非比寻常,自然也非常人所能得。所以,圈子里还有另一句名言:“五运六气,皓首难穷”。
这里不谈五运六气,因为谈就是无自知之明。这里只引用五运六气中关于主气的定义。所谓主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分主于一年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显示一年季节中的不同变化。
一年之中:
厥阴风木为初气,主大寒、立春、雨水、惊蛰这四个节气;
少阴君火为二气,主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这四个节气;
少阳相火为三气,主小满、芒种、夏至、小暑这四个节气;
太阴湿土为四气,主大暑、立秋、处暑、白露这四个节气;
阳明燥金为五气,主秋分、寒露、霜降,立冬这四个节气;
太阳寒水为终气,主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这四个节气。
从不同角度解读六气的三阴三阳
为什么是按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样的一个顺序呢?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下面我们从五行生克和能量的阴出阳入这两个方面来解读。
01
用五行生克解读
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来说,木生火,火有君相。君为尊,在前;相为臣,在后。所以少阴在前,少阳在后。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然后水生木,这样周而复始。
这个解读看起来很有道理,逻辑性也很强,但是这个逻辑体系对我们解读《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几乎毫无帮助。
02
用能量的“阴出阳入”解读
我们换一个角度,用现代语言更直白的来解读一年的六气,或许会让我们对《伤寒论》的体系有更好的理解与领悟。
上一篇,我们解读了何为“太阳”:
地表吸收的太阳热量与地表释放的太阳热量之差最大,就是“太阳”;
地表释放的太阳热量与地表吸收的太阳热量之差最大,就称之为“太阴”;
地表吸收的太阳热量与地表释放的太阳热量差别不大,但吸收大于释放,就是“少阳”;
地表吸收的太阳热量与地表释放的太阳热量差别不大,但释放大于吸收,就是“少阴”;
由阴转阳,由阳转阴都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地表热量由释放量最大开始逐渐减少,从以出为主转为以入为主的时段,即由阴转阳的时段,称之为“阳明”;
反之,地表热量由释放量最小开始逐渐增加,从以入为主转为以出为主的时段,即由阳转阴的时段,称之为“厥阴”。
这样,“三阴三阳”的逻辑体系就出来了。
上面这段话有点拗口,结合我们上篇讲的能量“阴出阳入”,我们换一种数学语言,简化如下:
出>>入,太阴;出>入,少阴;
入>>出,太阳;入>出,少阳;
由出转入为阳明;由入转出为厥阴。
我们智慧的祖先,发现并总结出了太阳与地球相对位置不同时的二十四个地表热量出入变化明显的点,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厥阴
从“大寒”开始,地表开始进入以散热为主的状态,这是从隆冬时几乎没有散热的“阳”的状态转为释放为主的“阴”的状态的阴阳转换时段,称之为“厥阴”。
少阴
从“春分”开始,阳光照射增加,但还不强,地表吸收的热量不多,总体以散热为主,称之为“少阴”。
少阳
从“小满”开始,地表吸收的热量超过散失的热量,就进入“少阳”。
太阴
从“大暑”开始,阳光的射入量和地热的散出量都非常大,且散出热量远大与摄入量,称之为“太阴”。
阳明
从“秋分”开始,阳光的射入量和地表的散热量都明显减少,气温明显降低,显示开始由散热为主的“阴”的状态转为以吸热为主的“阳”的状态的阴阳转换时段,称之为“阳明”。
太阳
从“小雪”开始,中原大地进入最严寒时节,整个大地一片萧条肃寂,热量深藏,几乎“有入无出”,地表吸收的热量与释放的热量之差达到最大,故称之为“太阳”。
如何解读《伤寒论》三阴三阳
《黄帝内经》云:“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
有了五运六气中三阴三阳与六气的对应,或者说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天人相应,我们就可以用五运六气中的三阴三阳来解读《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这正是【伤寒往事】系列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敬请期待。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该如何解读,古圣先贤创立了很多体系,每一个体系都是匠心之作,你只要能真正融会贯通某一个体系,都可以成为伤寒大家。
用五运六气中的三阴三阳来解读《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我不知道是否是仲景先师的本义,但却是我目前比较能理解的三阴三阳。
所以,先按这个体系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伤寒论》,但愿不会把大家带入坑,或者把大家引入歧途。
恩师紫尘阁主创立的能量物质理论亦是自成一体,微妙玄通。在“紫尘阁”公众号的《阁主解伤寒》栏目有视频音频可供《伤寒论》爱好者研习。
本人愚昧,虽追随恩师多年,但一直未能参悟其中之奥妙,故而不敢生搬硬套。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会用恩师的理论体系重新写作【伤寒往事】,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本期的【伤寒往事】就到这里了,下周我们再聊……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778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