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7 黑蚂蚁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Hēi Má Yǐ 【来源】为蚁科昆虫黑蚁的全虫。 【原形态】 黑蚁(《五行记》) 工蚁体长约1s毫米。体漆黑色,平滑有光泽。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排列。触角1对,屈膝状,共12节,柄节最长。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 Read More >
201510-16 观音莲 【出处】出自《峨嵋药植》 【拼音名】Guān Yīn Lián 【英文名】Widened Microsorium 【别名】海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稀子蕨科植物稀子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 【原形.... Read More >
201510-15 当归藤 【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Dānɡ Guī Ténɡ 【别名】大力王、筛其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虎尾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小花酸藤子的根或藤。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常绿木质藤状灌木。根很长.... Read More >
201510-12 龙眼梭(中药材植物名:龙眼菌)(植物科目:无患子科) 龙眼梭(中药材植物名:龙眼菌)(植物科目:无患子科) 别名:龙眼菌。本品是植物无患子科,龙眼树之寄生菌。 生长环境:本品为常绿乔木。是栽培的果树,多在村庄及屋宅栽种。 分布:我国中部及东部,尤以福建、广东最多,最普遍。此外越南、印度亦有。 采集期:全年。 自采地.... Read More >
201510-04 毒蛆草 【别名】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老婆子针线 【来源】毒蛆草科(透骨草科)毒蛆草Phryma leptostachya L. var. asiatica Hara,以全草、叶入药。 【生境分布】黑龙江、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 【化学成份】根含毒蛆草素(phrym.... Read More >
201509-22 炙黄芪 【拼音名】Zhì Huánɡ Qí 【英文名】RADIX ASTRAGALI PREPARATA 【来源】本品为黄芪的炮制加工品。 【性状】本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片,直径0.8~3.5cm,厚0.1~0.4cm。外表皮浅棕黄或棕褐色,略有光泽,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浅黄色.... Read More >
201509-20 青药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Qīnɡ Yào 【别名】水白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药的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50厘米,上部被密毛。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边缘有疏锯齿,两面均散生白毛,脉上较密;茎生叶互生,上部叶较密,叶.... Read More >
201509-17 黄藨叶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Huánɡ Pāo Yè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叶。8~9月采收。 【原形态】 切头悬钩子,又名:黄泡、老虎泡(《分类草药性》),黄喜马莓。 半匍匐状灌木。小枝粗壮,平展,先端曲垂,有不明显的棱,密生红棕色弯曲长毛,刺粗壮有钩.... Read More >
201509-16 葛菌 【别名】葛藤菌、地重楼 【来源】蛇菰科葛菌Balanophora esquirolis Lev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贵州。 【性味】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主治痔疮,咳血。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2~3钱,外用全草磨油醋外擦....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