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7 姜黄_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概述】姜黄,别名:宝鼎香、黄姜,为姜科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苦、辛,温。归脾、肝经。 1.活血行气止痛:用于血瘀气滞的经闭症瘕、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等多种证候,如(治胁痛方)(<外科正宗>如意金黄散)。 2.祛风湿利痹痛:用于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经络不通的肩背疼痛,如(舒筋汤).... Read More >
201301-07 田基黄 田基黄(中药材植物名:田基黄)(植物科目:金丝桃科)别名:地耳草。生长环境:本品为一年生草本,稻田基或潮湿草地上常生。分布:新西兰、澳洲、日本、印尼和我国南部。入药部分:全草。采集期:夏、秋。自采地点:田园、菜地、岗边。性味:性平、味甘淡、气微香。功能:情肝解毒、行气解郁、消肿、散瘀。主治、.... Read More >
201301-07 麻黄【麻黄科】 【中药概述】麻黄为麻黄科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的茎枝。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1.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的表实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的力量,如(<伤寒论>麻黄汤)。 2.宣肺平喘: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闭之喘咳实证,既可宣泄肺气以平喘,又能发.... Read More >
201301-06 红藤【木通科】 【中药概述】红藤为木通科攀缘灌木植物大血藤的藤茎。苦、平。归胃、大肠经。 1.清热解毒,消肿:用于肠痈初起腹痛等,常与清热解毒、凉血消痈药同用,如(中医方药手册<红藤煎>)。 2.活血通络: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单用即有效,亦可与威灵仙,五加皮,牛膝等配伍;跌打损伤、痛经,可与当归,.... Read More >
201301-06 败酱草【败酱科】 【中药概述】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全草。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1.清热解毒: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等,可与红藤,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等配伍,如<肠痈方>、(金匮要略<薏以附子败酱散>)。 2.祛瘀止痛:用于血热瘀滞的腹痛,单用本品水.... Read More >
201301-06 漏芦【菊科】 【中药概述】漏芦为菊科草本植物祁州漏芦等的根。苦、咸,寒。归胃经。 1.清热解毒:用于乳痈及丹毒红肿疼痛等,如(卫生室鉴<漏芦散>)。 2.通下乳汁:用于气血郁滞,乳房作胀、乳汁不下,有行血下乳之效,可与甲珠,王不留行等配伍。 3.湿痹拘挛,有舒筋通脉之效,可与地龙,薏以仁,木瓜.... Read More >
201301-06 白蔹【葡萄科】 【中药概述】白蔹为葡萄科藤本植物白蔹的块根。苦、微寒。归心、胃经。 1.清热解毒,消痈敛疮:用于热毒痈肿、或溃久不敛,清热解毒、消结肿、止疼痛的作用。治发背初起,可单用,或配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如(鸡峰普济方<白蔹散>)、(证治准绳<白蔹散>)。 2.烫伤:用于水、火.... Read More >
201301-06 金荞麦【蓼科】 【中药概述】金荞麦为蓼科草本植物野荞麦的根茎。甘,涩,微苦,凉。归肺、肝经。 1.清热解毒,消痈利咽: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可配鱼腥草,土牛膝,山豆根等同用。 2.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湿筋骨酸痛,手足关节不利等,可配桑枝,络石藤,苍术,当归等同用。 【临证应用】治肺痈.... Read More >
201301-06 大黄 【中药概述】大黄(又名川军)为蓼科草本植物掌叶大黄的根。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1.泻下攻积: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胀腹痛等,如(伤寒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千金方<温脾汤>)、(伤寒六书<黄龙汤>)。 2.泻火解....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