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4 姜_姜的功效与作用_姜图片 原著《中药大全》姜的记载: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干姜,现商品分为鲜姜和干姜两种。1、鲜姜别名:生姜。产地:除东北外,全国大部地区均产。性状鉴别:根茎呈扁平的不规则块状,并有指状分歧,各分歧顶端有茎痕或芽,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具光泽,有浅棕色环节。折断后有汁渗出。气芳香,味.... Read More >
201301-24 苍术_苍术的功效与作用_苍术图片 原著《中药大全》苍术的记载: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术”至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提到术有白(即白术)赤(即苍术)之分,现商品又将苍术分两类。一产华东,中南,水湿切片后析出白霉如毛,称毛苍术。一类产东北,华东,切片后不生白霉称山苍术。别名:茅苍术(毛.... Read More >
201301-24 丹参_丹参的作用与功效_丹参图片 原著《中药大全》丹参的记载: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又名“赤参”因其色红故名。别名:紫丹参。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野生活栽培。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 Read More >
201301-24 太子参_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_太子参图片 原著《中药大全》太子参的记载: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古籍本草书中未见记载,原为江苏省的民间药。别名:孩儿参、童参。来源: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干燥块根。现多栽培。产地: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性状鉴别:块根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平直或弯曲,长约3~7厘米,直径2~5毫米。表面淡黄.... Read More >
201301-24 谷芽_谷芽的功效与作用_谷芽图片 原著《中药大全》谷芽的记载: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原载《本草纲目》,原名粟糵。别名:粟芽、红谷芽。来源: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粟的颖果,经水湿生芽后的干燥加工品。栽培。产地:主要产于华北地区。性状鉴别:本品呈小球形,直径约1毫米。表面有两层稃壳,淡黄色或橙色,光滑,多已开裂,并生长出1~毫米须根.... Read More >
201301-09 青皮_青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概述】青皮,别名:青橘皮、青柑皮,为芸香科小乔木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1.肝气郁滞:用治胁肋胀痛,常配柴胡,郁金,香附等;治乳房胀痛用瓜蒌,香附,橘叶等。 2.用于食积气滞、胃脘胀痛。常与草果,山楂,麦芽同用,如(沈氏尊生<青皮丸>)。【药物形.... Read More >
201301-09 川楝子_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概述】川楝子,别名: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楝子、苦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为楝科乔木植物川楝或楝的成熟果实。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1.行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的胸胁脘腹疼痛,小肠疝痛、睾丸肿痛之属热者,如(活法机要<金铃子散>川楝子,延.... Read More >
201301-09 佛手_佛手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概述】佛手,别名:川佛手、广佛手,为芸香科小乔木植物佛手柑的果实。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1.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的胁肋胀痛、胸腹痞满、消化不良,有舒肝和胃、行气止痛的作用,可配木香,青皮,麦芽等同用。 2.用于食欲不振、嗳气、呕吐,有醒脾和胃的作用,可与白豆蔻,砂仁,藿香.... Read More >
201301-09 甘松_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概述】甘松,别名:香松、甘松香,为败酱科草本植物甘松的根茎。辛、甘,温。归脾、胃经。 行气止痛,健脾强胃:用于胸腹疼痛,食欲不振,头痛、脚气等症,可与香附,砂仁,乌药,丁香,藿香,官桂,麦芽,甘草,陈皮等配伍。如(<和剂局方>大七香丸)。【药物形态】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