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5 苍耳囊虫 【出处】《纲目》 【拼音名】Cānɡ ěr Nánɡ Chónɡ 【别名】麻虫(《圣济总录》),苍耳虫(《纲目》)。 【来源】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秋间,寻觅苍耳草梗上有蛀孔者,其内都有蠹虫,用小刀剖取,随用或焙干后密闭贮藏,或油浸备用。 【功能主.... Read More >
201412-25 红接骨草 【别名】耳草长蒴苣苔、矮脚甘松、石上莲 【来源】苦苣苔科红接骨草Didymocarpus hedyotideus Chu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 【性味】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 凉血散瘀,消肿止痛。 劳伤咳嗽:全草0.3~1两,水煎服。 跌打损.... Read More >
201412-25 阔叶十大功劳 width="600"] 阔叶十大功劳[/caption] 【拼音名】Kuò Yè Shí Dà Gōnɡ Láo 【英文名】Leatherleaf Mahonia Leaf 【别名】土黄柏、土黄连、八角刺、刺黄柏、黄天竹 【来源】为小薜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 Read More >
201412-24 松寄生 width="720"] 松寄生[/caption] 【出处】松寄生之名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纲目拾遗》所载之松上寄生,其原植物很可能包括本品。今有人考《植物名实图考》之柏寄生为本品,但详观附图,两者并无相似之处。按应用习惯本品来源为桑寄生科松柏钝果寄生。 【拼音名】Sōnɡ Jì .... Read More >
201412-24 小血藤 width="983"] 小血藤[/caption] 【出处】出自《草木便方》《重庆草药》:小血藤,性味、效用、用法同大血藤,香气较大血藤浓,效用更好,但生长较少。中医处方中常将大、小血藤并列,并用等分,没有小血藤时,即以大血藤多用一份以代替。 【拼音名】Xiǎo Xuè Ténɡ .... Read More >
201412-22 岩风子 width="348"] 岩风子[/caption] 【拼音名】Yán Fēnɡ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假鞭叶铁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malesianum Ghatak[A.candatum Bed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 Read More >
201412-21 狗娃花 width="640"] 狗娃花[/caption] 【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拼音名】Gǒu Wá Huā 【英文名】root of Hispid Heteropappus 【别名】狗哇花、斩龙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娃花的根。 拉丁植物.... Read More >
201412-21 鹿角胶 【拼音名】Lù Jiǎo Jiāo 【来源】为鹿角经水煎熬、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性状】本品为扁方形块,长3~4cm,厚约0.6cm。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有的上部有黄白色泡沫层。质脆,易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微甜。 【炮制】将鹿角锯成长6~10cm的段,漂泡至水清,分次水煎.... Read More >
201412-08 藏茄 【出处】《陕甘宁肯中草药选》 【拼音名】Zànɡ Qié 【别名】樟柳柽、唐传那保(藏名) 【来源】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种子。根: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须根,切片晒干,研碎,经加工处理后备用。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30....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