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大全 > 蚕沙
2011
08-15

蚕沙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Cán Shā

【英文名】silkworm shit

【别名】原蚕屎、晚蚕沙、蚕砂、原蚕沙、马鸣肝、晚蚕矢、二蚕沙、蚕屎

【来源】
药材基源: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mbyx mori L.
采收和储藏: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时排出的粪便,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家蚕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cm。翅展3.9-4.3cm。体翅黄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切,各横线色稍暗,不甚明显,端线与翅脉灰褐色,后翅较前翅色淡,边缘有鳞毛稍长。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蛾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体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节稍见膨大,有皱纹。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资源分布:分布很广。

【性状】性状鉴别,蚕沙呈颗粒状六棱形,长2-5mm,直径1.5-3mm。表面灰黑色或黑绿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绝及横向浅沟纹。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从蚕沙中分离得叶绿素衍生物:脱镁叶绿素(pheophytin)α及b,13-羟基(13-R,S)脱镁叶绿素[13-hydroxy(13-R,S)pheophytin]a及b,10-羟基税镁叶绿素(10-hydroxypheophytin)a等。

【药理作用】
1.抗癌及光敏作用,蚕沙中分离出的叶绿素衍生物%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